第507章 工業騰飛第一步

“安國郡王山東之行處事不當,罰國子監孔聖人像前抄禮記一遍,以作反省。

退朝!”崇禎說完不顧群臣自顧自的走下寶座離去,徒留下一群行禮恭送的大臣和一臉錯愕的劉鴻漸。

咋的就處事不當了?咱去山東的時候不說跟您老人家說明白了嗎?

沒有糧,還想賑災,還不想死人,不搶大戶,還能怎麽辦,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呀!

還有,去國子監抄禮記,且不說那群舉子該拿什麽眼神看他,自己把孔老夫子的後人氣得吐了血,他老人家看到咱心裏也不舒坦,何苦來哉?

更重要的是,禮記有洋洋灑灑十萬字,挺萌的用毛筆寫十萬字?要命呀!

退了朝,各部官員皆回自己的衙門辦差,而劉鴻漸雖然頭上官職不少,但卻無事可做,又不想去國子監碼字,只得偷偷的溜去乾清宮討饒。

“皇上,嘿嘿,您最近身子骨還好吧。”入了乾清宮,大老遠劉鴻漸行了個禮走到崇禎面前,見崇禎擡眼看了一下便再無動作,只得自己走上前來套近乎。

“莫要在這耽誤時間,還是速速去國子監向孔聖人懺悔去吧,朕不吃你這一套!”崇禎沉聲道。

其實崇禎倒不是因為劉鴻漸搶地主而生氣,而是因為劉鴻漸不僅擺了那孔衍植一道,順便還把他崇禎蒙在了鼓裏。

他又不是政治白癡,自然看出孔衍植臨陣倒戈的貓膩,再聯想到曹化淳遞上來的那份罪狀,曹劉二人若沒有PY交易,打死他都不信。

崇禎只是心裏頭不舒服,就在剛才已經罰了曹化淳二十大板子。

劉鴻漸若知道崇禎心裏這麽想,定然會大呼冤枉,這全是老曹的主意,誰知道他沒跟你說明白,怎的咱也遭這無妄之災。

“皇上,臣來是另有要事,待說完臣便去國子監。”劉鴻漸見崇禎不上套,只得先擱下此事。

王二喜端著個兩杯茶水前來,劉鴻漸接過放到崇禎面前一杯,自己也飲了一口。

崇禎還是看著奏疏,只是眉毛挑了一下,劉鴻漸馬上便知這大叔聽的認真著呢。

“一年多來,臣四處征戰,除了將士們英勇之外,火器以及一應軍備也是出了大力,但咱們大明技藝之傳承,全靠師徒相授,很多技藝精湛的匠人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導致絕學失傳。

臣思慮良久,想在西山建一所學堂,聘請有工學所長的匠人為教諭專職教授,為咱大明批量的培養各類匠人。”劉鴻漸皺著眉頭認真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大明的匠人大多不識字,以學堂形勢培養出的匠人,輔以教書識字的先生,再多少進行點愛國主義教育,等學成之後,便是大明工業的頂梁柱。

三百年來,朝廷一直不重視匠人,卻不知匠人作用之大絲毫不比軍、農、儒差。

匠人可以研制更高端、威力更大的火器,讓大明士兵在面對強敵時,立於不敗之地。

匠人可以打造亭台樓閣、織布裁裳,所謂的上等人才能住進舒適的院落、穿上華麗的衣衫。

匠人成就這世界的根基,所謂的四大發明,哪一項不是匠人的功勞,改良活字印刷術的畢升,臨死卻仍然只是個負責印刷書頁的小工匠。

儒家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老朱家又在匠人頭上套了個枷鎖,一生為匠人,世世為匠人,匠人近千年來何曾揚眉吐氣過。

“此屬民學,你看著辦便可。”崇禎放下手中的奏疏,端起了茶水說道。

近年來軍械所的成就有目共睹,崇禎雖然不怎麽懂這工學,但他知道劉鴻漸絕對不會空穴來風,反正不過是民學而已,隨便他折騰吧。

“那今年下半年軍械所的收益,臣便用來建造這所民學了。”劉鴻漸喜道。

下半年軍械所終於扭虧為盈,只朝鮮國主李倧的那一單便足足純賺二十萬兩,外加上玻璃工坊、紡紗工坊、以及山西那邊煤炭生意的利潤。

刨除新建水泥工坊、鋼鐵工坊的花銷,至少還有三四十萬兩。

建造一所工學院其實花不了多少銀子,畢竟軍械所有自己的專屬建築隊兒,各類匠人紮堆兒,效率還高。

真正花銀子的是在學院建成之後。

匠人是下等職業,只有沒權沒勢的窮苦人家,或者世世代代的匠戶才不得已而從之。

百姓本就窮苦,飯都吃不飽,哪裏還有多余的銀子去上學堂?

而大戶人家又有誰會去學這等下賤的行當呢,要不然方醒那廝也不會因為兒子沉迷工學而惱怒了。

依照劉鴻漸的計劃,為了鼓勵工學,這所學院將對百姓家裏適齡的男丁免費開放。

也就是說從建造學院,到聘請教諭,再到招生,一應吃喝拉撒住,各種材料的消耗、提供,全部由劉鴻漸自己掏腰包。

這麽一算,所要花費的銀子具體要多少,劉鴻漸自己都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