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不跟你玩兒了行不行

前來傳旨的是司禮監隨堂太監黃鶴,這廝似乎有點怕劉鴻漸,可能北伐一役劉鴻漸太過兇殘,以至於見了劉鴻漸本人總是扭扭捏捏放不開。

劉鴻漸大老遠便看到這賣皮革的小太監,便知道宮裏大叔又遇到麻煩事兒了。

一番詢問才得知,前些日子崇禎盛怒之下裁撤了五軍都督府,並收回了勛貴們的鐵券,然而這事兒看著做的舒爽,遺留的問題卻是不少。

大明的兵制三百年以來幾乎沒怎麽改變,平日裏大明的軍隊由五軍都督府養著,遇戰事由內閣和皇帝開會商議選定統領,然後得了皇帝首肯,兵部方可下令調動軍隊。

而若是兵部和皇帝但凡有一方不同意出兵,這兵就絕對出不了,就算兵部喊破了天,五軍都督府也不會放一個兵,反之亦然。

過程看似麻煩了點,畢竟兵貴神速,有這功夫開沒完沒了的會,敵人又不傻早便有所防備了。

但這在古代卻是必須的制衡,古代沒有後世先進的通訊工具,皇帝最擔心的莫過於將領擁兵自重威脅皇權。

是以經歷唐末的大亂之後,兩宋選擇了大力打壓武將,政策上更是冗兵冗官,職權分離不說,很多官壓根就不知是幹嘛用的。

這也導致兩宋雖然富庶,兵卻熊的不行,被西夏、遼、金打的只能縮在幽雲十六州後紙醉金迷。

到了老朱家上台,朱元璋是個狠人,登上帝位後把能打的元勛幾乎殺了個幹凈,但他還是擔心,在成立了都督府後,又獨創了軍戶制度。

後來老朱還是覺得不安全,幹脆把都督府一分為五,天下兵馬皆由五軍都督府的勛貴們統管,但都督府卻只能負責訓練,想出兵打仗得由兵部來下令。

可不論是世襲的勛貴,還是世襲的士兵,經過百年的和平日子,哪裏還有半分狼性?

饒是如此,若不是在劉鴻漸的幹預下,朝廷還得養著這群吸血鬼,現在好了,都督府是撤了,才發現都督府原來並非一無是處。

首先遇到的便是將領的選拔問題,大明軍中的中級將領千戶、百戶皆是世襲,這些中級將領雖然整體素質不咋地,但畢竟有些家傳,拉到戰場上倒還湊合。

而且吃著皇家的俸祿,忠誠度上也不賴,如今沒了這一層,皇帝又出不了京城,這中級將領如何選拔?

全聽兵部的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誰知道兵部選出來的將領是哪一派系的。

崇禎現在都有點後悔,若不是劉鴻漸一再建(慫)議(恿),他是不會撤除都督府的。

兵部尚書李邦華給出的意見是重開武舉以選拔人才,可崇禎並不買賬,重開武舉到時候不還是兵部來考核?

崇禎坐在乾清宮內沒了招兒,突然想到這昏招既然是那豎子提出的,想來他肯定已經想好了後路。

一想到那豎子在外頭逍遙,卻把難題拋給自己,崇禎就心中不爽,直接派黃鶴出宮傳旨,內閣會議也不得不暫停。

待劉鴻漸到達乾清宮時,一幫大爺正跟崇禎大眼兒瞪小眼兒,建極殿大學士倪元璐和次輔範景文因為孔府的事兒,對劉鴻漸仍舊愛答不理。

卻說那日孔衍植被劉鴻漸和曹化淳聯手陰了一下,當著朝臣的面吐血暈厥,而後又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剝奪了爵位,連帶著還把朝臣得罪了個遍。

真叫個有苦說不出,京城是沒臉呆了,孔衍植當日醒來後便灰溜溜的踏上歸程。

可這廝心裏難受啊,被搶了糧、奪了爵、剝奪了房產,還被人這般羞辱,回到家裏不知該如何被人恥笑,本來就一大把年紀憂愁幽思間竟死在了歸鄉途中。

這在朝廷又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不少朝臣都猜測這是劉鴻漸下的死手,畢竟孔衍植來京便是告他的,再加上劉鴻漸一向狠辣的作風……

出於對弱者的同情以及對孔聖人的尊崇,包括倪元璐在內的老牌東林黨,都把這鍋扣在了劉鴻漸的頭上。

劉鴻漸知道這幾個老東林還在生悶氣也不在意,失去了土地的東林黨還叫東林黨嗎?

對於崇禎提出的難題,劉鴻漸在路上便已經想好對策。

“這事兒有何難?辦學堂呀!辦一所專門培養中級將官的講武堂!”劉鴻漸道。

搞教育雖然花錢,但現在崇禎不缺錢,那還不趁這時候搗鼓,還要等到何時。

“劉卿莫不是辦學堂辦上癮了?”崇禎不禁無語。

這廝前幾日才提出要辦什麽民學,如今出了這档子事兒,給出的解決方法竟然還是辦學。

辦學堂跟兵部尚書李邦華提出的武舉有什麽分別,到時候不還是兵部這些懂兵的來張羅,現在還好有他在,再不濟還能讓這小子盯著,可以後呢?

“皇上且聽臣解釋,臣所說的要辦的這講武堂可不是普通的學堂。”劉鴻漸知道崇禎是急脾氣,於是趕緊出言解釋,連帶著一眾內閣大爺也擺出了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