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高薪養廉,剝皮實草

“兩成?兩成怎麽夠?”劉鴻漸一聽便笑了,心說一個堂堂七品縣令,還沒有他軍械所一個匠人掙得多,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有時候他也是挺佩服天下的文官的,特別是那些恪守品格、不肯與世俗為伍的清官,諸如海瑞、還有自己妻子的祖父孫承宗。

明明窮的要死,卻硬是挺直腰杆,行的正,坐得直,為朝廷辦差任勞任怨,卻是連自己的老母都養不活。

再回頭看看兩宋,宋雖軍事之上貧弱,但卻極為富有,大宋朝的君主也大多都是老好人,對於文官更是捧到了天上,創出了數百年不殺文臣這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記錄。

連帶著各品級的官員薪俸也高得離譜,拿素有包大炮之美稱的開封府尹包拯為例,這廝的年奉換算到後世,約為兩千萬人民幣。

是的,你沒看錯,不是兩百萬,是兩千萬!還是每年!

兩宋鼓勵經商經濟繁榮,朝廷的稅收是當今大明的幾十倍,所以有實力提高官員們的薪俸。

而官員們有了足夠的銀錢支用,外加上道德律法的束縛,貪官在諸朝算是少的,高薪養廉,也算是趙家少有的精明之處。

大明也許之前沒有,但是他劉鴻漸來了,他發誓要讓大明這艘三百年的破輪船朝著自己以為的、對的方向駛去。

兩宋可以,大明也可以,兩成?太寒酸了吧!

“臣以為不妥,時下邊軍一個普通的士兵月餉為二兩,這還只是步兵,騎兵的月餉是三兩,火槍兵、火炮兵更甚。

而且大明的士兵一應吃穿皆由朝廷包半,由此待遇觀之,天下舉子苦讀十年一朝得榜,下放為知縣每月實際到手的薪俸還不足四兩,實在是不合適。

故臣以為兩成實在是過少!不足以激勵天下百官發奮報效朝廷。”劉鴻漸珍而重之的道。

“臣也以為,兩成有待斟酌。”首輔李邦華一直沒吭聲,但心裏卻是明鏡似的。

想他一個堂堂首輔、兵部尚書,月俸才堪堪六十兩,其中七成還是實物折俸,他其實早便多有不滿,只是礙於顏面不敢諫言。

如今天賜良機,他瞥了一眼邊上的老同僚,心說你家有礦啊?

“那劉卿以為當提升多少呢?”崇禎雖心中已有定意,但作為皇帝,只要出言便是定論。

為了公允,他已經養成了習慣,在說出自己最終旨意之前,先詢問一邊自己的顧問,特別是面前這個二四不在乎的豎子。

“嗯,這是個問題,臣有疑問,敢問倪大人,當朝親王的薪俸是多少?”劉鴻漸並未直接回答,而是反問戶部尚書倪元璐道。

“回王爺,親王一級薪俸為萬石,若是按照往年物價折合銀兩,約為一萬兩,郡王年俸約為兩千兩。”倪元璐不知劉鴻漸問這個作甚,心說現在大明哪裏還有親王。

崇禎經勛貴們的叛亂大怒之下,不論皇親或是國戚,全部勛貴降爵一等,原有的二十幾個親王全部成了郡王。

“這麽說,親王一級的月俸約為八百多兩,正一品官員月俸為九十兩,這不合適啊皇上。”劉鴻漸隨即又整出了幺蛾子。

大明真正幹事的朝臣從上往下,首屈一指的其實不是一品官員,而是六部,六部正二品的尚書才是真正的國朝之柱石。

正一品的官員大多是有職無權的虛銜,諸如百官希冀的三公、宗人府的大宗正等等。

劉鴻漸的意思很明白,一個什麽事兒都不幹的親王重要、還是一個天天幫你處置國朝大事、從早忙到晚、忙得沒時間吃飯的尚書重要?

孟兆祥等幾位閣臣對了個眼,心說王爺又開始大放厥詞了,你才倒是收了勛貴們的銀子、連帶著收了勛貴們的土地,如今又要……

那可是親王呀!

“你這豎子,莫要跟朕拐彎抹角,既然心裏已有定意,便速速言明,合適不合適朕自由分寸。”崇禎哪裏看不出這小子又在‘循循善誘’。

“嘿嘿,臣以為,勛戚們的薪俸定的過高,官員們的又過低,而勛戚大多都經營著商鋪,其實並不缺吃花,反而官員們一心忙於政務全靠著薪俸度日,此實在有損公允。

臣以為各部尚書勞苦功高,至少應與勛戚中郡王一級的薪俸齊平。”劉鴻漸見崇禎又要發火,只得直言道。

他還留了個心眼,並未明說到底是給勛戚們降,還是給官員們升,只是劉鴻漸話剛說完,幾個尚書都向他投來感激的目光。

知我苦者,安國郡王也!

最後崇禎到底是心念朱家子孫,沒有聽從劉鴻漸的一面之詞,經一群人反復商議,親王一級的年俸調整為六千兩,月俸約為五百兩。

郡王一級不動還是兩千兩,月俸約為一百六十六兩。

而官員之中,正一品月俸提升至一百六十兩,幾乎與郡王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