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要想富,先修路

“嗯,可不單單是水師之事,這幾日可歇息得舒坦了?”崇禎當然知道這豎子剛才想喊什麽,只是仍舊撅著胡子冷哼道。

一看到劉鴻漸那一臉的嬉皮笑臉,崇禎就像吃了老鼠屎般難受。

這就好比自己用心呵護養了十幾年的大白菜,被只豬拱了,而菜農還要關上門放幾天假以防這只豬被打擾般。

然後這只好吃懶做五天的豬拱完了白菜,還一臉嘚瑟的笑嘻嘻來問候菜農,任是脾氣再好也要受不了。

“嘿嘿皇上,看您說的,臣這幾日可不單單在休息呢!您看這是什麽?”

劉鴻漸知道這大叔心裏頭不舒坦也不在意,拿出好幾本在家陪老婆孩子時擬定的文書遞給崇禎。

“《關於擴建紡紗、玻璃、水泥等工坊的提案》、《關於興修貫通大明南北官道的提案》,這是……”崇禎接過翻看一邊嘀咕道。

“要想富,先修路。皇上,據臣所知,自京師往江南福建出行,最快者走水路,經運河一路轉運,最快者仍需四十日。

而若是走官道,沒兩個月根本休想到達,此是為交通之不利也。

倘若太平之時倒也沒什麽,一旦遇戰事,兵貴神速之下,朝廷大軍便會延誤戰機,此是其一。

即便是太平年月,發展經濟依然離不開便捷的交通,商賈更需交通來惠澤四海,此是其二。

是以臣以為,既然已有水泥混凝土這等利器,大明當務之急便是需要修建一條貫通南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官道!”

說到這官道,劉鴻漸是最有發言權,大明有官道,其不過是一條略寬敞的土路而已。

再加上大明重要的交通工具——馬車根本就沒有減震系統,完全是車軲轆硬砰地面,那顛簸的勁兒真是年輕人都受不了。

以至於從古至大明,多有被貶謫的老大臣死於赴任途中,其間有一大原因便是趕路實在太過勞累。

他現在雖然騰不出手去亞馬遜叢林倒騰橡膠樹,但若是能以水泥鋪就官道,想來馬車行於其上不僅速度會快許多,舒適度也會加倍提升。

“全部用水泥混凝土來鋪就嗎?那得花多少銀子。”崇禎自然知道官道的好處,但是他更知道這水泥的造價。

去歲修建那些個水壩、水渠拋出人工等成本之外,只水泥便花去將近一百萬兩,就這還是水泥工坊成本價出售給的工部。

而這文書上所提議的,是要修一條從京城直通廣州府的全新官道,天呐!那可是足足有數千裏。

“臣估算了一下,若保質保量的完成,加上人工、物料等,至少需要白銀一千余萬兩。

但是皇上您可不能只看眼前的付出呀!”劉鴻漸知道崇禎大叔窮怕了,有了銀子不怎麽舍得花,但他有把握說服這大叔。

“咱這官道雖然初期投入有點大,但這水泥官道可不是原有官道可比的,咱們可沿途設關卡收取費用,emmm,也就是養路費了。

只要交了養路費,咱不管他是平民還是商賈,一律皆可走咱的公路。

臣算了一下,如若一個行商持路引自廣州府上路,一輛滿載貨物的馬車行至京師約只需二十日左右,比漕運快了十日不止,且只需養路費五百文。”劉鴻漸舉了個例子道。

漕運雖然量大,但速度很難有所提升,但公路就不一樣了,首先是靈活輕便,再者便是快,而且行商自廣州能販運來些什麽,還不是從海外走私過來的稀罕貨?

那可都是暴利,大老遠跑一趟怎麽可能只一輛馬車?商人們又怎麽會在乎那點養路費?

一條公路造價雖高,運營得當的話,這便是一條流淌著白銀的聚寶路呀!

“容朕考慮考慮吧。”崇禎心裏頭不踏實,國庫如今雖然存銀充足,但修條官道就要花去一千余萬兩,這生意他怎麽算都是虧本的。

“嘿嘿,臣記得您內帑還有不少銀子呢,要不然咱們不用國庫之銀,這差事交給咱西山商合來幹?”劉鴻漸也知道這事兒即便是崇禎同意,朝臣那邊也不好對付,是以十分雞賊的提議道。

這路在劉鴻漸看來是絕對不會虧本兒的,想想後世的高速過路費就知道了。

雖然如今大明內地商業還不是很流暢,但他相信,這樣的情況持續不了多久。

水泥工坊雖然明著是按成本價給的工部,但若是一分不賺那簡直扯犢子,他又不是開慈善機構的,成本還能繼續壓縮的情況下,若西山商合能拿下這個大項目絕對是爽歪歪。

而若官道由民營的西山商合來修建,這養路費……嘿嘿嘿嘿,自然是西山商合的。

“若真有必要,此官道還是交給內閣與工部商議吧,朕容後便會通知慈烺。”崇禎沉吟了一下,胡子翹了翹道。

這差事若真交給民營商合來幹,估計工部的範景文就要跳腳了吧,水泥、鋼鐵的壟斷已經讓工部官員十分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