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專治腰疼

“本王就是腰疼隨便走走,哦不,本王就是來看看後裝槍研究的進展如何了。”早操有點用力過猛,劉鴻漸只覺腰疼脫口說了出來才覺口誤,連忙打了個哈哈道。

“老夫內人娘家乃奉新縣有名的大夫,其配置的藥酒素聞有強筋健骨之效,老夫回去便修書一封且讓他們帶過來幾壺。”宋大爺這麽大年紀了啥沒見過,他也不說破只言這酒是強身所用。

“哦啊哈,雖然本王不怎麽飲酒,不過這酒果真有如此奇效本王便要嘗嘗了,有勞有勞。”劉鴻漸也不推辭,嬉皮笑臉的道。

早便聽聞古時的人喜用虎鞭、山參等各類名貴草藥炮制藥酒,且效果極佳,如今正好試試,劉鴻漸心道。

這時山野之間滿是野獸,殺只老虎什麽的不僅不用去蹲黑屋,還會被鄉裏鄉親誇耀為牛人或者英雄,而那些老山參啦、靈芝啦各種鞭啦全是純天然無公害,比之後世不知純凈多少。

“些許小事何勞大人掛齒,至於您剛才說的那後裝火銃之事,不瞞王爺,實在慚愧軍械所如今還沒有什麽頭緒。”宋應星皺著眉頭歉意的道。

明朝人稱槍為火銃,而劉鴻漸總是開口閉口的前裝槍、後裝槍,以至於如今邊軍、京營內都習慣了這稱呼,宋應星雖然不明白劉鴻漸為什麽稱火銃為槍,但也不計較。

後裝槍的圖紙已經給到了宋應星手裏,不止宋應星,軍械所立四五個老資格火銃匠人也都一起碰了個頭,對於這個從屁股吃東西的古怪玩意兒,軍械所內的老匠人都很是不感冒。

這幾乎與一百多年後後膛槍剛問世時遭遇了一樣的窘境,後膛槍之父德萊塞剛把第一支後膛槍展示給當時的德意志將軍時並未得到認可,原因是這將軍認為人是用嘴吃東西的,槍也一樣。

邋遢如西方人尚且如此,更何況這些被儒家文化耳濡目染的老匠人。

宋應星倒是不怎麽在意到底是從嘴裝子彈還是從菊花,他本以為不過是變了樣子的火器而已,但真的去研究了才發現根本沒那麽簡單。

劉鴻漸提供的草圖與他們所知的前裝火銃構造大不相同,而且還是簡圖,宋大爺帶著老花鏡足足琢磨了好一段時間,才搞明白後裝槍的發射原理,也就是重點在彈丸之上。

類似於將前裝槍的火石擊發裝置換成了一根針似的東西,扣動扳機後那跟針撞擊彈丸,將彈丸射出槍膛。

只是這對宋大爺來說有點難以理解了,因為他根本沒找到後膛火銃的藥室,沒有藥室就沒地兒裝火藥,那麽難道彈丸室被那跟針打飛出去的?

這難免太令人難以置信了。

宋大爺甚至著火銃匠打制出一杆後裝帶藥室的古怪火槍,然而根本無法保證氣密性,而且從後頭裝彈丸,導致大一號的彈丸精度變差。

“可是卡在了那後裝槍的子彈上?”劉鴻漸隨口道。

“大人英明!”宋應星本來想解釋一番遇到的困難,沒想到劉鴻漸一語中的,這倒是讓他意外。

在宋大爺眼裏,劉鴻漸是軍械所匠人們的保護傘,其眼光獨到、特立獨行,但在實際操作上卻幾乎是個白板兒。

雖然不知道劉鴻漸哪裏弄來的圖紙,但宋應星知道不該問的不問,仍舊是劉鴻漸給什麽圖紙便按圖索驥的去做,除非遇到了解決不了的問題。

宋大爺也知道不恥下問的道理,比如雖然知道在工學上其實劉鴻漸的造詣差的還不如軍械所隨便一個匠人,但有時候總能提出些別出心裁的主意。

是以劉鴻漸言簡意賅的道明後裝火銃的問題所在,宋大爺的眼睛頓時就亮了。

“哪裏哪裏,本王也是猜測,宋老可知道雷汞這種東西嗎?”劉鴻漸試著問道。

作為後世人,劉鴻漸自然清楚後世子彈的大致構造,無非是金屬彈殼內置彈頭、火藥和底火,彈頭和金屬彈殼倒不是難事,雖然都是純手工,但漢家不缺人、工藝也能保證,但底火就不好辦了。

底火即火帽,能在很小外力作用下發火引燃整個發火系統的一種點火器材,其它體積小,感度靈敏,一般靠引信中的擊針刺入火帽而發火。

說白了就是引信,這玩意兒軍械所制作的手榴彈裏就有,只是手榴彈的引信相對粗獷,無非就是通過拉出木柄中的內置好的火繩,靠摩擦引燃引信火藥。

這玩意兒在手榴彈裏也僅僅是勉勉強強,手榴彈的臭彈率仍然高達百分之十八,這問題軍械所的火器匠人都知道,但沒有一個人能解決。

原因是根本找不到更加敏感的易燃物。

抗日戰爭時期的木柄手榴彈引火裝置用的是雷管,雷管的主要成分便是雷酸汞,也就是雷汞,化學方程式[Hg(ONC)2]。

由於這東西有劇毒、穩定性差、易腐蝕槍管和藥筒,後來已經被更先進的物質所替代,他帶的那些資料裏對這雷酸汞只寥寥介紹了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