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風口浪尖上的豬

“哼!我再不親自來,這天都讓你捅塌了!”見自己兒子一臉笑嘻嘻,劉德隆便氣不打一處來。

“爹說的哪裏話,您看這天高雲淡的多好,來人,看茶!”這天底下估計也就自己老爹敢如此對他說話了,劉鴻漸倒是也絲毫不生氣。

“甭跟為父打哈哈,說,是不是你建議聖上改制科舉的?”劉德隆仍舊一臉兒子欠他錢的表情,端起茶水來喝了一口又覺自己該嚴肅點,隨即又放了下來。

“兒還當是什麽事兒,兒都好些日子沒上朝了,這科舉改制的事兒也是剛聽說,怎麽能是兒的提議呢!”劉鴻漸端起茶水重又放到了劉德隆手裏,溫言道。

“兒這幾日啊,一直在張羅咱那西山商合,如今啊,西山商合的攤子鋪開了,南南北北只錢鋪子就開了幾十處,掙銀子多好呀,兒哪兒還有心思關心朝政是不是?”見老爹一臉狐疑,劉鴻漸補充道。

朱慈烺昨日宣布改制京營、改制科舉的事兒,壓根就沒提前跟他打招呼,其實這也怪劉鴻漸,京城離西山騎馬也得半個時辰,這廝又極少往宮裏跑。

朱慈烺見自己劉兄並未有新消息傳來,還以為劉鴻漸是在考驗他,於是乎便一鼓作氣的將那日商議好的章程全部宣布了出來。

這廝倒是也不傻,本來嘛,裁撤宮中侍衛、改制京營事關宮中安危,貿然提出來朝臣肯定不同意。

但與科舉改制一起提出來就不一樣了,用句老話說這叫以毒攻毒,京營的改制與科舉的改制相比,實在是太不入朝臣們法眼了。

畢竟京營改制與他們這些士大夫其實沒有半毛錢關系,頂多是關乎宮中皇帝的安全,可改制科舉就不一樣了,這關乎的是他們的名望。

作為已經從科舉苦海中登陸的朝廷官員們來說,作為既得利益者科舉改制並不能讓他們在待遇上有所降低,受害最大的乃是仍舊在苦海裏掙紮的後生們。

但倘若他們這些為官者不去極力反對,不去為那些苦苦掙紮的後生們討個公道,最先蒙受天下文人謾罵的肯定是他們,名譽受損的不僅僅是孔聖人,還是他們。

為了自身安危不肯站出來的就是軟骨頭,這是為文人所不齒的。

是以京營改制與科舉改制剛一被朱慈烺提出來,朝臣們馬上便跳了出來,高喊反對科舉改制,卻都對京營改制只字不提。

原因很簡單,倘若宮裏真因為換了侍衛導致出了什麽幺蛾子,比如皇帝再落個水不治身亡什麽的,那肯定是安國郡王這個始作俑者的責任。

小皇帝死了,必然就沒有人來主持科舉改制的事兒,順帶著那囂張的安國郡王也要倒台,這對朝臣們來說簡直太妙了。

總結為三句話,第一,科舉制度不能改,第二,他們需要的是一個聽話的皇帝,第三,他們不希望頭上有個手持屠刀的安國郡王。

因為改制科舉的事兒,朝中鬧出了軒然大波,劉鴻漸作為錦衣衛指揮使,宮中的任何風吹草動自然逃不過他的眼睛。

京營改制後,宮中除卻虎賁軍作為統一的侍衛營外,錦衣衛作為衛所制度崩坍後僅存的衛所,自然而然的承擔起了紫禁城儀仗隊的重任。

“真的嗎?你可不能唬為父。”劉德隆見自己兒子說的也不像假話,不禁心裏又犯嘀咕。

自己兒子什麽德行劉德隆是最清楚的,雖然被雷劈了後有些改變,但唯一沒變的就是個懶,能不管事就不去管閑事。

就說上朝吧,別的有權勢的朝臣,哪個不是天天上朝去了解聖意,去參與各種事來加強合鞏固自己手裏的權力,自己這兒子倒好,十天半個月都不上一次朝。

就說現在吧,朝廷的天都快塌了,自己這懶兒子還在睡懶覺,捫心自問的想一想,倘若這事兒是他提議的,他哪裏還能安生的在家裏睡懶覺?

“哪兒能啊爹,我騙誰也不能騙您不是?爹莫要小瞧了聖上,臣看啊聖上這是雄才大略,一眼便能針砭時弊。”劉鴻漸隨口道,一點也沒有因為騙了自己老爹而感覺臉紅,真叫個喪心病狂。

他也是沒辦法呀,倘若真的如實招來,這被科舉制度貽害了大半輩子的老爹肯定要發飆,其他人的面子可以不給,自己老爹可咋整。

畢竟這世上,除了三個還咿呀學語的兒女外,就只有老爹這一個血親了,前世身為孤兒,讓得此時的劉鴻漸格外珍惜。

有個老爹關心,是一件多麽幸福的事兒。

“屁的雄才大略,這是要出大亂子的!為父不管這昏招兒是不是你提的,你今日就要進宮去勸阻聖上。”劉德隆一聽立馬拍了桌子。

狗屁的雄才大略,他才不信一個十八歲的娃娃能有什麽雄才大略,就是秦皇漢武雄才大略的時候也不是這個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