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 中歐麻六甲條約

泰順三年九月十八日,十一國代表在麻六甲港無敵號戰艦上簽署了後世鼎鼎大名的《中歐麻六甲條約》,條約內容如下:

其一,歐羅巴諸國承認麻六甲港歸屬大明,各國互相尊重其主權和領土完整;

其二,大明水師不得因為荷蘭事務進入大西洋,歐羅巴諸國即日起三日內支付大明補償金共計三百八十萬兩白銀;

其三,大明帝國麻六甲港稅務征收需按照舊例,不得隨意加稅;

其四,歐羅巴諸國需要在兩年內進攻並肢解荷蘭國,其聯合執政奧蘭治當交由大明帝國處置;

其五,大明帝國包括絲綢、茶葉、瓷器在內的所有貿易,必須遵從公平貿易原則,大明帝國不得將貿易權交給一個或多個國家。

條約一式十一份兒,劉鴻漸蓋上了自己的親王大印,其他人則蓋上了各自的總督大印。

除卻最後一條受到大小弗朗機國的嚴重抗議外,各國對條約內容都沒有異議。

不過大小弗朗機過的抗議十分微弱,作為當事人劉鴻漸自然是不希望將大明海貿的硬通貨只交給其中一兩個國家,有競爭才有更高的利潤。

當天晚上,大明水師迫不及待的進駐了麻六甲城,馬六甲港一時竟船滿為患,水泄不通。

劉鴻漸一面應付諸國總督的晚宴,一面下令禁衛軍接管了麻六甲城的城防,一直忙活到半夜才算是將心中的石頭放下。

第二天劉鴻漸帶著戚元功、鄭森等人登上了麻六甲城墻,正是深秋天氣,從麻六甲城墻往城下看去。

城內的建築群雖然並不高大,但店鋪林立,人群熙熙攘攘格外熱鬧。

麻六甲城在一百多年前曾還是一個富裕王國,明中前期一直是大明的諸多屬國之一,稱為滿刺加,是聞名於世的港口及經貿中心。

由於其位置處於航海及經貿的中心,又有良好的深水港口,東去資源豐饒的大明帝國,西接印度、阿拉伯世界及歐羅巴諸國,使得馬六甲不僅成為繁榮一時的商業中心,也同時成為東西方多種文化互相碰面及交流的地方。

麻六甲王朝的沒落其實與大明帝國也有很重要的關系,當年葡萄牙人覬覦這塊流淌黃金的土地,派艦隊進攻麻六甲。

而恰在此時,明武宗時期的大明朝廷選擇了禁海,這使得麻六甲城被攻破的消息在十一年後才為大明所知。

但此時大明帝國由盛轉衰,已經無暇顧及一個小小屬國的安危,加上那時候整個朝廷都不重視海洋,朝廷居然扣押了前來進貢的葡萄牙使臣,並以其使臣來要挾葡萄牙殖民者退出麻六甲王國,簡直笑掉大牙。

明武宗即朱厚照,大明帝國大名鼎鼎的正德皇帝。

麻六甲王國作為大明帝國的屬國,實際上是替大明帝國看管著南大門,大明帝國全盛時期三分之二的屬國都是在南洋。

失去了馬六甲的大明,使帝國最南端的海上大門大開,從此再也無法阻擋西方殖民者的東來。

直到一百多年後劉鴻漸帶領大明水師重新又將其奪了回來,有了麻六甲港作為跳板,大明帝國的水師才能擁有直達大西洋的能力,個中意義唯有懂海洋貿易的人才明白。

此時的麻六甲城內大多數為馬來人,除此之外還有為數不少的華裔,以及葡萄牙人,不過葡萄牙人再也無法趾高氣揚,不少歐羅巴人都在緊急的傾銷物資,好在三天之後撤出此城。

麻六甲城臨海而建,城外便是龐大的麻六甲港口,港口內更是忙亂,除卻諸國的戰艦在撤離外,歐羅巴人居然打起了炮台的主意。

麻六甲炮台大部分為大弗朗機國所建,他們以自有資產為由要拆除所有炮台的火炮。

對此劉鴻漸反倒是很大度,歐羅巴人的意圖是個漢人都能看出來,這是想借此削弱麻六甲港的防禦力。

但還是那句話,主根本不在乎,大明有更先進的榴彈炮,才看不上歐羅巴的實心鐵彈,就算歐羅巴人不將火炮拉走,他怕是也要將炮台重修。

相比於巴達維亞和呂宋,麻六甲港城對大明的意義非凡,劉鴻漸甚至打算在這裏建造一個水師基地常駐。

“大人,普魯士國送來了一船銀幣,但重量好像不對,卑職命人稱了,好像得有七萬多斤呢!”戚老三大大咧咧的走過來似乎是想邀功請賞。

按照中歐麻六甲條約的補充條約,普魯士國需要給大明的補償金數額為八十萬兩,八十萬兩換算成大明的計量單位也就是五萬斤,可現在卻多出來兩萬多斤。

“老三覺得咱們賺了嗎?”劉鴻漸放下望遠鏡輕笑了一聲道。

“那咱指定是賺了唄!這可多出來兩萬多斤呢!”戚老三不以為意的道。

“元功覺得呢?”劉鴻漸不答,而是問向了戚家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