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去留皆灑然(第2/4頁)

公孫瓚緩緩頷首,卻又悠悠嘆氣——頷首是因為士卒此時依然願意服他,他還是很感激的;嘆氣卻是因為他實在是不甘心。

但此時不甘心還能如何呢?

“渤海守不住。”隔了半晌,篝火畔,公孫瓚方才在身旁眾人的期待中略顯別扭的開口言道。“我也不會讓幽州子弟隨我浪送性命,而且前日一戰,我多少也出了一口怨氣,讓天下人知道了我公孫瓚的名聲……此時回幽州不是不行。”

眾人紛紛釋然。

“但我有兩個條件,希望公直去一趟昌平替我說明……”公孫瓚繼續扭捏言道。“其一,我怎麽說也是堂堂一郡太守,又有五千騎,所以我回幽州只從文琪,不從文典(公孫範),這件事需要文琪那裏從長安給我一個正經的說法;其二,我的五千兵馬不能分拆,而且要有一個正式的駐紮之地……若是許我這兩條,我便回南皮搬了渤海的武庫、錢庫、糧草去那個地方屯駐,替文琪守一守幽州,否則諸位自領幽州子弟回去,我領我的百余義從死在渤海算了!也算是盡一任太守的守土之責!”

“只要能回去,這有什麽?”田楷只當是對方面子上抹不開,自然不以為然。“伯圭本是衛將軍最親近的弟兄,又如此能戰,依我看,昌平呂長史處,長安衛將軍處,必然會痛快答應……至於說地方,河間北面的易京不正好嗎?一面有易水做屏障,一面背靠幽州,而且那地方還卡在文典身前,天然為幽州東面屏障,咱們把渤海的庫存移過去,再把當地百姓組織起來軍屯……”

話到此處,田楷忽然醒悟,這恐怕就是公孫瓚打得如意算盤了——他就是想去易縣,進可保持半獨立姿態,退可以回到幽州腹地,而且真要是等到袁紹和公孫珣在河北全面對峙,以這個位置而言,很可能會取代公孫範成為最東側的方面之任。

一念至此,田楷忍不住瞅了眼一旁一直沒說話的關靖關士起,不用說,這一定是這二人之前仔細商量後的說法了。

關靖見狀倒也不做遮掩,而是幹脆起身:“田都尉,你與我家主公、衛將軍、蕩寇將軍(公孫範)、寧朔將軍(公孫越),曾經同堂為吏,更是右將軍(趙苞)故吏,這件事情只有你適合去說,反正此事之後你也該去長安謁見一次衛將軍才對……”

田楷緩緩頷首,因為哪怕公孫瓚的小心思如此明顯,他還是想不到公孫珣有任何拒絕的理由,而且他也確實該去一趟長安了:“事不宜遲,我即刻輕騎去範陽、昌平,若可能,親自去一趟長安去謁見衛將軍……你們在南皮做好準備,若袁軍來勢洶洶,不妨先自行往易京立寨。”

公孫瓚和關靖齊齊松了一口氣。

話說,公孫珣當然沒有理由拒絕公孫瓚——這倒不是說他想慣著自己這個族兄,而是說等他騰出手來有一萬個法子將那五千突騎拿到手。

再說了,終究是少年時同屋而眠的族兄,又答應了親娘,既然這廝活著從袁紹手底下回來了,那總不能真偷偷摸摸剁了吧?

平心而論,公孫度那種事情,做了一次公孫珣就已經後悔了,那真不是一個政治家該做的事情。

但認可了昌平飛馬來報的方案同時,公孫珣卻也不得不承認,公孫瓚還是給自己惹下了天大的麻煩——這廝仗打的是漂亮,可從戰略角度而言,崩潰的也太快了些。

“這也太快了!”舊瀆之戰後的二十日,五月間,公孫珣望著幾名被匆匆從府中各處公房召來,此時正在傳遞信函的心腹謀士,雖然未曾失態,卻也明顯有些嚴肅起來。“袁本初遲早會席卷河北六郡的,這事我早有準備,但竟然如此之快,多少還是出乎意料,也到底是亂了我的原定方略,諸君以為該如何處置?”

“巧合意外而已!”田豐連連搖頭蹙眉。“公孫方屬下也曾見過,腐儒罷了;公孫犢我也曾有所聞名,其人在平原,仗著家大業大,恣意妄為,素來無行,這二人確實像是能做出這種事情的人……所以將軍不必掛懷,臨機應變,稍作調整便是。”

公孫珣緩緩頷首:“既如此,便按照之前議定的說法,若是入秋前袁紹便有入主鄴城的姿態,便讓關雲長先行棄了朝歌,越過魏郡去邯鄲匯合審正南。只是……只是這二人性格一樣剛硬,我忽然有所擔憂,二人是否會有所不合……”

“將軍這話我就不懂了。”田豐冷笑一聲。“之前是將軍對我們說,審正南忠貞無二,關雲長忠義無雙,這二人是你在河北的最大後手,凡事托付給他們便是,如何今日又擔心他們二人會因私廢公,以至於誤了大局呢?若是他們真的忠貞無二,將軍便應該用人不疑,而若是他們真的性格剛硬不合以至於誤事,將軍便該疑人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