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幾人虛費一生心(第3/4頁)

言至此處,司馬德操俯身而對,並將筐中桑葚奉上:“懇請將軍稍緩拜祭光武,在此嘗嘗桑葚果腹之苦,將來稍緩兵事,多憐民生!”

然而,孫堅聽得這番話,望著身前的半筐桑葚,卻是一言不發,轉身牽馬出谷,茫茫然而走了。

司馬徽見狀一聲嘆氣,也只好收起自己辛苦采的桑葚,回谷中聚落去了。

話說,孫文台並非是沒有聽懂對方的意思,也並非不認可對方的建議……恰恰相反,他其實心裏早已經漸漸懂得了這個道理,早就明白自己的作為是有大問題的,之前陳國傅韓拓一死而迫使他退出陳郡時便已經有所悟了,最近蔣欽之死更是讓他重新反思起了自己的行事作風,不然也不會大勝之下如此郁郁了。

而今日與司馬徽道左相逢,此人深入淺出,一番懇切勸說,卻是讓他避無可避,徹底直面起了自己的問題。

道理真的很簡單,就好像那《淯水吟》背後眾人所議論他的婚姻一事一般,其實吳夫人當初真是擔憂孫堅遷怒於族中,帶著認命的姿態嫁過來的,說白了就是他搶來的……現在雖然他飛黃騰達,雖然夫妻和睦,雖然子女俱全,但這難道就能說搶女子為妻是對的嗎?

不對啊,孫堅自己都知道不對!

幾十年日子過下來,他比誰都清楚這是他走了大運遇到如此溫柔一女子,再加上他自己也走了大運連番向上攀爬不止,這才使得夫妻和睦,漸漸遮掩掉了一開始的錯誤。

而正是因為心裏明白,所以大家借著公孫大娘這首歌嘲諷他、鄙夷他,他根本無話可說。

但是,現在問題在於,搶老婆這種錯誤,只犯一次就不會再犯了,所謂一次走運終身享受……可爭天下呢?

爭天下是一個滾雪球的過程,錯誤手段他其實是在反復使用的,而且將來也不能避免。

回到眼前,陳郡的教訓,新野的教訓就擺在那裏,孫堅心中既然醒悟,自然非常清楚,那種無休止暴力手段不能再用了,一定要停下來,但事實上,他心中卻又如犯了酒癮一般依難以自制……真要是改正,也該改正,他此時應該暫時罷兵,去用心安撫治下士民百姓,用心於秋收,組織屯田、建立學校,然而江夏幾乎如不設防一般就在眼前,難道就這麽放棄嗎?蔣欽難道就這麽白死了嗎?

可若明知故犯,不顧治下民怨,不顧即將到來秋收繼續用武力收取下江夏,那麽襄陽要不要順勢拿下?襄陽拼盡全力再度拿下,荊南四郡就在眼前,要不要繼續去取?遇到阻礙要不要繼續再殺?荊襄全取,朱儁年紀既長,要不要趁勢取自己家鄉江東?屆時朱氏父子要攔,自己是不是還要繼續幹掉朱氏父子?而江東若下,要不要再趁勢將被自己包裹住的義弟劉備給吞並掉呢?!

曹孟德不敢翻臉的吧?!

濫用暴力這種東西是無止境的,人心就是這麽壞掉的……如果就這麽做下去,可能看上去一切都會順利,但孫堅心裏如今卻非常清楚,中間肯定會在某一個地方遇到大困難,然後就此一蹶不振,因為屆時他要還的債將會是之前所有錯誤的總代價!

這是必然的!

話說,孫堅近乎逃避一般的慌亂而走,然後漸漸反思不定,最後終難決斷,而猛一擡頭,卻又不由恍惚起來……原來,不知不覺間他居然順著司馬徽的指點回到前一個谷口,並轉入其中,前方光武廟雖然破舊,但儀制分明,正立在自己身前百余步之外。

原本準備來此祭拜光武,順便為蔣欽做祭的孫文台猶豫了一下,可能是羞愧去面對光武,也可能是羞愧此時無法面對蔣欽,反正孫堅再度轉身而走。

而就在此時,其人卻發現身後竟然有三名負弓佩刀的年輕束發士子,此時見到他,居然畏懼慌亂,齊齊摸刀……孫堅本能警惕,卻旋即搖頭自嘲,光武廟在此,如此好天氣,又是戰後平和之日,士子來此遊覽也屬尋常,而亂世當中,誰出行會不帶弓弩刀劍呢?至於見到自己慌亂,難道不是他孫堅自己做的孽嗎?

那日他殺的束發士子乃是宋忠之子,而宋忠乃是古文經學大師,江漢之間多以他為尊,便是巴蜀之地的士子都不遠數千裏負笈來從……便是不知道自己是孫堅,以眼下的局勢也必然以為自己是孫堅的部將,如何不懼?如何不慌亂?

“爾等是來拜謁光武的嗎?”一念至此,孫堅不由駐足好言相對。“若是如此,爾等放心去吧,我今日有事,就不去了!”

“謝、謝過孫將軍。”三人齊齊一怔,隨即,其中一人於慌亂中匆匆作答。

孫堅微微頷首,牽馬從三人身側走過,十余步後卻再度警惕……這三人竟然認得自己是孫堅,而且剛剛那人竟然是蜀地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