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 中隊長的末日

為了解救運輸機,隱形戰機在極限距離上發射了新式的遠程導彈,與之相比,R77或者pl12的射程,還真的只能稱之為“中距彈”,這種導彈具備一定的航線規劃能力,並非徑直飛向目標,另外還有靈活的雷達開機設定,這些新的概念在理論上,可以防止提前暴露,有利於壓縮對手的反應時間,是否有利於實戰,也是有待考察的重點。

對付蘇30這種類型的戰鬥機,導彈主動雷達開機時機大約就掌握在敵人飛行員差不多能憑借肉眼看到的導彈距離,指令修正精度,可以使得導彈在很近距離內一次開機捕捉到目標。以這種使用沖壓發動機的導彈的速度,飛行員最後反制的時間被壓縮到了3至5秒內。這樣短促的時間內,能夠做出的反制必然相當有限。

在本地次實戰檢驗中,這種導彈發揮的水準並不穩定,命中率只有50,發射的導彈有一部在中段制導階段分去向不明,不過進入末端制導的導彈基本都不負眾望。

眼下3架隱形機正在15000米的高度上進入1.5倍超音速飛行,能夠堅持的時間,遠比那架低空逃遁的蘇30mkm長得多,這個高度比較考驗戰機對地面雷達的隱形能力,不過無需擔心加力飛行導致的紅外信號暴露,因為可以確定空中沒有其他的印度飛機了。

戈亞仍然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如何,他在時刻迫近的雪山中,加力飛行了1分鐘後,說服自己,敵機應該見好就收了,於是松開了節流閥。

下方的拉達克地區大部陷入敵手,他沒有足夠的情報來制定一條穩妥的航線,當然也不能按照最簡單的線路,直接飛躍敵人頭頂,那樣容易被地空導彈陣地從航跡上抓到規律。

通常,那些狡猾的對手會故意潛伏不動,然後在某個自己距離發射陣地最近的時刻,突然使用制導雷達,在極短時間內發起攻擊。所以,他必須不停地變化航線,讓對手摸不到規律。

告警器再次閃爍不定起來,又是無法識別的類型,以及無法確定方位的雷達,他猛然警覺起來,還不是操心如何與地空導彈鬥法的時候,空中那些貪得無厭的對手還沒個完。

他差不多已經得出了一個結論,只要那些隱形機還在保持跟蹤,中國人的地空導彈就不會摻乎進來。距離斯利那加還遠,不過他已經可以探測到紫菀導彈的警戒雷達,索性加速朝著那裏沖過去,希望能將相控陣制導雷達吸引過來,雖然吃不準梅內亞姆的人會不會跳過敵我識別,直接向自己開火,但是如果可以將制導雷達60°的搜索視野引向自己,即使未必能看到敵機,但是至少可以讓敵機不敢貿然打開彈倉開火,說不定如此一來,後面的對手知難而退,這是他現在能想到的最好策略。他很清楚,所謂的兩害相權取其輕,他寧可選擇面對紫菀導彈的攻擊,也不願意屁股後面跟著一個看不見的對手,畢竟地空導彈一升空他就能知道。

徐景哲安靜地坐在指揮員後面,看著追擊的進行,顯示器上敵機再次開始加速,似乎是察覺到了隱形機的雷達照射。

從他掌握的蘇35對抗猛禽對抗的戰例信息中,劉兆林的戰機全程被對手雷達照射了7至8次,其中有1、2次形成了跟蹤,但是蘇35機艙內的告警設備一次也沒有起作用。

蘇30mkm或者蘇30mki的告警設備與蘇35上面的並非一脈相承,根據訂貨方的需求,這些飛機使用了相當部分,禁止對中國出口的西方設備,這可能導致這些飛機對可疑雷達照射的識別能力,與中國能獲得的蘇35不同。如果中國隱形機在雷達功率控制上,還無法做到完全的來去無蹤,利用西方設備進行檢驗顯然是必須的。

劉兆林駕駛的蘇35的電子設備,其軟件是俄國人寫的,要通過空戰前後記錄來獲得當時復雜的電磁信號記錄,來分析對手的藏頭露尾的雷達特征,意味著要讓仍然在向印度讓你提供武器的俄國人摻乎進來,共享信息;所以,上面還是希望能夠通過自己隱形機的實戰來摸索出這方面的問題,如果不能繳獲一架敵機的話,能抓到幾個參與空戰的印度飛行員,或許會有一定的幫助。

王鐵川的人馬已經去抓那兩個跳傘的印度飛行員了,希望能獲得一些當時機艙裏的信息,徐景哲最擔心自己的人馬無法在那樣的地形及時找到飛行員,幾個鐘頭內,那些飛行燕就可能會凍死在山區。對於王鐵川而言,這次行動可能是他的部隊在本次戰爭中的最後一次亮相,接下來圍繞新德裏的爭奪戰,沒有他們的用武之地,勢必更加依賴可以滲透進城裏的巴基斯坦情報局的人馬。

戈亞瘋狂的計劃,確實讓指揮部人員大吃一驚,紫菀的照射雷達果然指向了對手,這使得已經悄悄繞到對手後方有利位置的隱形機,必須實施規避否則就無法開火,雖然即使暴露幾秒鐘,風險也不大,但是對於首次參戰的新式飛行而言,是不允許的;大功率的地面相控陣雷達始終是個禍害,而本次任務並不包含探測敵人雷達反應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