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上帝之城

攝影機已經就位了。空軍C5B銀河運輸機已經從安德魯斯空軍基地把最新型的尖端科技地面站轉播車載上飛機,而後把它們運送到了萊昂納多·達·芬奇機場。其實把它們運來並不全是為了簽字儀式——協議是否簽得成,評論員表示擔憂——更多的倒是為了儀式之前的表演。電視台的制作人覺得,用這種剛剛生產出來的全數字化高清晰度器材進行拍攝能夠更加清晰地顯示裝點在梵蒂岡墻壁上的各種藝術品,梵蒂岡在這些藝術品的裝點下仿佛成了一片樹木成行的國家公園。當地的木匠和來自紐約、亞特蘭大的專家一直在大鐘附近忙著修建專用的拍攝棚,網絡新聞節目的主持人將在這裏發布新聞廣播。美國三大新聞網的清晨新聞播報都是從梵蒂岡發出的。美國有線新聞電視網、日本廣播協會、英國廣播公司和幾乎世界所有的電視新聞網全都加入了這一浩大陣容,爭先恐後地在教堂前面宏偉的廣場上爭取一席之地。這座教堂由布拉曼特①於一五○三年開始設計,後來由拉斐爾②、米開朗琪羅③和貝爾尼尼④接手建築而成,而早在教堂建成之前廣場就已經在那裏了。一股短暫但強勁的風暴卷著中央噴泉噴灑出的水霧撲進了德意志浪潮電視台的演播棚,價值十萬德國馬克的儀器頓時短路報廢。梵蒂岡的官員最終不得不抱怨說這裏已沒有空間可供人們目睹整件事件的始末——他們正在為這件盛事祈禱——只是他們的抱怨也已為時太晚。有人回憶說,羅馬時代這裏曾經是圓形大競技場,大家也普遍認為這是近代氣勢最磅礴的競技場。不過羅馬人的“競技場”主要是舉辦戰車賽事的。

電視圈的人們在羅馬住得心曠神怡。《今日新聞》和《早安美國》的工作人員不必像在美國一樣,每天得起得比報童還早,可以在午飯之後播報新聞——!!!——下午工作結束後還來得及去購物,然後在羅馬城裏諸多幽雅的餐廳裏享用晚餐。電視台的資料調查員到處搜集當地名勝古跡的有關資料,比如羅馬圓形大劇場——正確的名稱應當是弗拉維安圓形大劇場,後來人們還發現了一間精心設計的密室——羅馬人在這樣的地方觀看比賽釋放著狂熱的情感:角鬥,直戰鬥到死,人和人鬥、人和野獸鬥、野獸和基督徒鬥,還有其他形形色色的組合,這些殊死搏鬥等同於今天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的賽事。然而他們羅馬之行最具有代表性的焦點是古羅馬大廣場。這裏有古羅馬市中心的廢墟,西塞羅⑤和小西庇阿⑥都曾經在這裏漫步、聊天、會見自己的支持者和敵對者,幾百年來遊客都要來參觀這個地方。不朽的羅馬,廣闊帝國的母親,如今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著另一個角色。羅馬市中心就是梵蒂岡所在地,方圓只有幾英畝,但卻是一個主權國家。“教皇究竟擁有多少支部隊呀?”一位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引述著斯大林的話,談起了這座教堂及其價值觀是如何超越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而長存不朽,以至於蘇聯居然決定與這位教皇聖座開創外交關系。此外他還談到梵蒂岡也有自己的晚間新聞節目,他們的播報台距離這位主播不足五十碼遠。

新聞界格外關注參與和會的另兩大宗教。在迎接到會代表的儀式上,教皇回憶了伊斯蘭教早年發生的一件事情:天主教大主教派出一支考察團曾經走到了阿拉伯,他們實際上只是擔負著搜集情報的任務,觀察穆罕默德究竟想幹些什麽。熱誠的首次會面之後,地位最高的主教詢問可以在什麽地方和自己的同事們舉行彌撒儀式。穆罕默德當即提供了他們所駐足的那座清真寺任對方使用。先知這樣評論:這裏難道就不是侍奉上帝的殿堂嗎?教皇向以色列人表達了同樣的美意。在教皇分別對這兩大宗教表示歡迎時,在場的比較保守的教士們心中多少有點不快,但是教皇別具特色地分別用三種語言發表了一番演說,使這份不快也煙消雲散了。

“我們都知道上帝在我們各自宗教中的聖名不同,但對所有人而言上帝都是同一位神聖。讓我們以上帝的名義奉上這座城池來盛情招待友善的來客。我們擁有如此繁多相似的信仰。我們共同信仰一位仁慈博愛的上帝。我們堅信人性本善。我們堅信忠誠具有至高無上的價值,同時也相信應當把對上帝的忠誠表現在仁慈善念和兄弟情誼上。我們向來自遙遠國度的兄弟們致以問候,奉上我們的祈禱,願你們的忠誠指引你們獲得上帝的公正與和平,對上帝的忠誠將指引我們達到目標。”

“哇,”一位早間新聞的主持人摘掉麥克風評論道。“我開始相信這場馬戲恐怕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