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第2/8頁)

當參謀急報東北情況後,張學良趕回行營,由於沒有準備,誤判情況,向東北守軍仍然下達的是不抵抗命令。後來,張學良也不得不承認:

“當時,沒想到日本軍隊會那麽做,認為日本只是利用軍事行動向我們挑釁,是我不想擴大事態,所以才下達了不抵抗的命令……我對‘九一八’事變判斷錯誤了。”

十九日六時三十分,沈陽失陷,日軍列隊進城,當時城內尚有一萬五千多名中國警察,因接到上級“不準抵抗”的指示,在毫無戒備的狀態下,被日軍包圍,強迫繳械。一切官廳衙署先後被日軍占領,緊要物品,悉被掠奪,各機關之首領員司,除微服逃避者,悉遭軟禁。大街小巷,一片狼藉,日軍飛機在空中盤旋掃射,裝甲車橫沖直撞,各交通路口均被封鎖,日本兵持槍盤查行人,稍有不滿和反抗者,就地槍決。郵政總局等大樓被燒,中國銀行的四千萬白銀被掠劫。僅官方資產損失,達十八億銀元以上。軍械彈藥損失更為嚴重,單就沈陽一地,粗略統計:飛機262架。包括轟炸機、戰鬥機、偵察機、教練機,民航機。都是從意、德、法、英、美等國進口的。事變時,接到“不準飛機起飛,以免出事”。日軍占領機場,馬上把飛機塗上“日徽”標志,隨即升空,編入日軍行列,投入戰鬥。當時南京政府所有的軍用飛機,也不過五百余架,且多不如東北軍的飛機先進。落入敵手的還有,各種口徑大炮及迫擊炮3019門,戰車26輛,各式機槍5864挺,步槍、手槍118206支。彈藥、被服、糧食及軍需品,不計其數。

日軍當日宣布,土肥原賢二任奉天市長,板垣征四郎任奉天特務機關長。

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在十九日淩時,得到日軍已基本控制沈陽以後,立即下達“全線出擊,攻擊中國軍”的命令。並向日本軍部,請求就近調駐朝鮮日軍,越境支援東北。

很快,十九日這一天,關東軍同時占領了南滿、安奉鐵路沿線的重要城鎮:長春、營口、田莊台、蓋平、復縣、大石橋、海城、遼陽、鞍山、鐵嶺、開原、昌平、四平街、公主嶺、安東、鳳凰城、本溪、撫順、溝邦子等地。

在任何歷史上,在任何國家,能在一夜之間,雙方兵力極為懸殊的情況下,被敵人占領了這麽多的城市,古今中外,唯獨“九一八事變”。

倘若單就“九一八事變”不抵抗的責任擔當來說,作為東北最高長官張學良,絕對是千古罪人。這或許也是張學良無顏面見東北父老鄉親,至死未回東北的真正原因吧!

吉林市也迎來最嚴峻的時刻,同時,也面臨著最艱難的抉擇。

張作相因父親去世,在錦州老家料理後事,榮臻趁機委任熙洽吉林省代理主席,這樣熙洽集軍政大權於一身。近兩個月,他與酒井頻繁往來,已達成了一種默契。當然了,“九一八”具體行動日期,是關東軍最高的絕密,酒井不能可告訴他的,但酒井已暗示他,近期關東軍要有“振奮人心”的舉措。讓熙洽有所準備,還說日本絕對不會虧待熙洽的。熙洽知道酒井是特務,並不完全聽信酒井的話,兩人之間,就是相互利用。拋開酒井,熙洽與關東軍的高層,還有其他的接觸渠道。比如,關東軍第二師團長多門二郎中將,此人是熙洽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教官。在校期間,多門二郎就頗看重熙洽,各懷鬼胎,建立了所謂的師生之誼。多門二郎來到東北,熙洽曾數次去拜望這個老師,平日裏也多有書信往來。三天前,他還接到多門二郎的信,在信中教導、暗示熙洽在關乎於國家的前途上,不要辜負他的希望。

“九一八”的當夜,酒井接到關東軍司令部的指示,神情激昂地來到公署,剛好熙洽趕到辦公室,接聽完沈陽東北軍參謀長榮臻的電話。

“參謀長閣下,我們所盼望的光輝時刻已經到來了,讓我們一起迎接這個偉大的日子吧!”

熙洽冷著臉:“是你們的光輝和偉大的日子,不是我的。”

酒井一愣:“閣下這麽說是什麽意思?”

熙洽畢竟是東北軍的高官,想到自己所供職的部隊,摧枯拉朽般地被關東軍打得一敗塗地,他心裏也不是個滋味。

酒井:“閣下,我們之間,不,是您與大日本關東軍之間,早已有言在先,若有重大事變,您將與關東軍保持一致,我一直認為,您是個言而有信的將軍。”

熙洽在電話裏,已接到榮臻“如遇日軍襲擾,不準抵抗,等待交涉”的命令,他也表示會執行這個命令,只是他看不慣酒井的舉止做派,昨天還彬彬有禮,眼下竟如此驕橫。

酒井:“據我所知,東北軍的上層,已下達不許抵抗的命令,閣下沒有接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