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第3/10頁)

馬明玉答應了,她自認與小姑子相處甚好,無話不說,後來,她跟心清提及此事,心清心不在焉,似聽不聽,馬明玉也不好再說了,怕心清誤會她盯著鄭家的家產。她回娘家,跟父親說起過這事兒,父親沉吟著說,鄭廷貴不糊塗,至於東西送給誰了,他讓女兒想一想,鄭廷貴心裏最思念的是誰,馬明玉脫口說皇上。噢,她明白了,公公是把他認為最珍貴,也是最舍不得的東西,奉獻給皇上了,怪不得公公一臉詭異。父親又說,這東西真到了皇上的手中,也算成全了鄭廷貴一片忠心,只怕是……父親說到這兒,斂住口,馬明玉還想聽父親說下去,但父親既然沒說下去,她問也問不出來。

鄭廷貴在女兒回來第二天,就領著女兒來馬家大院,馬明玉隨行。在他看來,這是最必要的一個秩序和禮數。馬萬川夫婦,在他眼裏,除了家人,是他最親的,也是最敬重的人。還有一點,他沒明說,那就是女兒遲早是馬家的人,這是不容更改的。女兒未回來前,他心目中總覺得女兒還是個孩子,這次突然站在他面前,他如夢初醒,女兒是個大姑娘了,再想想女兒的年齡,十九歲了,要是沒去日本,他與馬家這樁親事,早就成了,在這兒之前,他與馬萬川說起過這事兒,馬萬川半開玩笑地說,總不能把兒子也送到日本去吧?鄭廷貴知道親家是不同意他送女兒出國的,只是既成事實,他不好說什麽了。現在女兒回來,馬上可以與馬萬川商量實質性的事兒,也就是兩家兒女的婚事了。

馬萬川老兩口見到鄭永清,非常高興,尤其是明金娘,把鄭永清拉到身邊,左細瞧右相看,連聲說鄭心清是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在鄭心清小的時候,來馬家玩耍,她就偏愛鄭心清,有孩子喜歡吃的東西,她都要多分給鄭心清一些,要是鄭心清沒來,她也要給鄭心清留出來。她笑著說,這些年就盼著鄭心清回來,說到這兒,她對丈夫,還有鄭廷貴說,趕快給在北平的小兒子明堂去個信,讓他趕快回來,選個好日子,把兩個孩的事兒辦了。

鄭心清一怔,隨即臉紅起來,連聲地:“不忙,不忙……”

明金娘:“還不忙啥呀不忙,你跟明學堂都不小了,明堂比你大兩歲,你這要是沒去東洋,恐怕都抱上孩子了。”

鄭心清臉更紅了,不過,又說出的話,聲音更小了:“大娘,我……我還不想結婚……”

馬明玉聽到了,笑著問:“是真不想啊,還是……”

鄭心清:“嫂子……”

鄭廷貴興奮地:“老嫂子,我是啥說沒有,就聽你跟老哥哥的了。”

馬萬川只是笑了笑,沒說什麽。

鄭廷貴:“老哥哥,你咋不說話?是不是這事兒你還得去問問你供的佛爺呀?”

馬萬川:“佛主能管得了這麽多嗎?只要兩個孩子沒說的,咱們當老人的還能說啥?”

鄭廷貴:“他們有啥可說的?自古以來,婚姻大事兒,就是老人做主,還用聽他們的?我們旗人可沒那個規矩。”

鄭心清已走到一邊坐下,看得出,她對父輩之間所說的話,雖涉及到自身,她似乎也不感興趣。這一切都被馬明玉看在眼裏,她在小姑子回來,就發現小姑子經常說話、聽話時,眼神遊離,女人直覺告訴她,小姑子有心事,且還不是一般的心事兒,她示意鄭心清去外面走走,隨後兩人起身出去了。

明金娘說她去吩咐灶房,做一桌好菜,她說她還記得鄭心清最愛吃的是紅燒獅子頭。

鄭廷貴:“老嫂子,上幾個葷菜,大魚大肉,老哥哥不吃,我吃……”

馬萬川:“誰說我不吃葷菜了?”

鄭廷貴一愣:“你……你不信佛了嗎?”

馬萬川笑了:“你這個大辮子,也不知你是真糊塗啊,還是裝糊塗……”

鄭廷貴自馬萬川佛堂剃度,來馬家的次數明顯漸少,倒不是因為馬萬川信佛,兩人沒有共同語言,而是這陣子,他和世面上的清朝遺老遺少交往得多了一些,這些人吃飽喝足後,都十分惦念皇上,有意想推舉鄭廷貴去新京參拜皇上,以表各位忠貞不渝之情。鄭廷貴因為知道一年以後皇上復位的天機,沒有馬上答應,只是胸有成竹表示日後再說。這事兒,他沒有對馬萬川說,他知道馬萬川即使沒信佛,對皇上也不感興趣。後來,偶爾在馬家與馬萬川吃飯,見桌上是多了幾盤青菜,他以為這是單給信佛的馬萬川預備的,沒在意,當然,對馬萬川吃不吃葷腥,也就不在意了。

馬萬川:“你見我哪一頓少吃肉了?”

鄭廷貴恍然大悟:“老哥哥,你把我都糊弄住了,原來你信佛是……”

馬萬川:“天機不可泄露,你嘴上得有個把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