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魔杖 美國的國家生存方式(第3/6頁)

美元之禍Ⅰ:拉美金融危機

降息如放水,加息如關閘。一降一加之間,全球經濟隨之變臉。過去40年裏,美聯儲欲取先予,欲擒故縱,五度放水(降息),五次關閘,讓各國嘗夠了金融過山車的滋味,所有“受惠”於美元灌溉的國家,不論在美元泄洪期如何風光,一旦進入美元“關閘期”無不慘遭屠戮!其中最嚴重的,莫過於拉美金融危機和東南亞金融危機這兩次(如果不算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加息,使歐洲經濟“失去5年”,日本經濟失去20年的話)。第一次是1971年8月15日,美元與黃金脫鉤後,美元第一次不受羈絆地向全世界開閘放水,向“泄洪區”提供了充足的流動性。拉美國家近水樓台,率先“受惠”,這在整個20世紀70年代促進了拉美經濟發展,像阿根廷這樣的國家人均GDP甚至一度摸到了發達國家的門檻。但是當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國通貨膨脹率高達13.5%,距離超級通脹只差一步之遙時,美聯儲決定收緊銀根,減少貨幣供應量,把通脹從自己體內排擠出去。由此,美元指數下跌周期結束,美元開始走強,因為這時美國需要靠強勢美元吸引國際資本回流,來支撐美國經濟。這是美國人第一次玩這種金融魔術,其手法是:先向下遊放水,接著再收窄水流,待哪個地方出現麻煩,投資人就會自動撤資,美聯儲再趁機加息,投資人就會垂涎美元資產的高回報率而從經濟惡化的國家中蜂擁出逃,到美國追捧美國的債市、股市和期市。但這種情況一般不會自然出現,或者說,條件和要素不會“完美”呈現,但假如這個地區出現一次政治動蕩或者軍事沖突,形成地區性危機,情況就會大不相同,就會加速資本從這個地方抽逃。這就如同一壺開水燒到99攝氏度,還差1攝氏度才能燒開。地區性危機出現,就等於讓水滾沸的最後1攝氏度。拉美金融危機就是這樣,當拉美由於流動性不足初現金融危機的征兆後,資本一開始還只是慢慢地撤離,並沒有大量的資本回流美國,這時,美國人最希望的,就是拉美國家的某位領導人犯錯誤,如果不犯錯誤的話,美國就會誘使他犯錯誤。

很不幸,隨著國內經濟狀況的惡化,拉美國家的一些領導人果然開始犯錯誤了。阿根廷總統加爾鐵裏,就不失時機地用自己的錯誤,滿足了美國人所需要的條件。作為一個將軍,他建立並領導了軍政府。在阿根廷經濟還好的時候,大家對於軍政府是可以忍受的,但在美元流動性收窄,拉美金融危機出現時,阿根廷經濟也隨之惡化。為了平息阿根廷人民的不滿,加爾鐵裏決定用一次軍事冒險轉嫁危機,以轉移民眾的視線。他想到了馬爾維納斯,這座距阿根廷本土600多公裏,被英國人統治了數百年的群島,他決定打一仗把它收回來。

不過,加爾鐵裏當然懂得,作為“美國後院”的拉美國家,做出這麽大的舉動,應該先摸摸美國人的底,看看美國人什麽態度。於是他向當時的美國總統裏根表達了收復馬島的意願。裏根的回答如同今天美國在釣魚島、黃巖島問題上對中國人的表態一樣:不持立場,不偏向任何一方。裏根告訴加爾鐵裏:“這是你們和英國之間的事情。”裏根的表態讓加爾鐵裏滿心歡喜,他認為這就是美國的態度,於是放手派出梅嫩德斯將軍和7000多官兵,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馬島。但加爾鐵裏低估了鐵娘子撒切爾的決心,他萬萬沒有想到撒切爾會不遠萬裏派她的特遣艦隊來收復馬島。更讓他想不到的是,美國總統裏根會宣布放棄中立,站在了英國人一邊。結果可想而知,阿根廷人戰敗。

但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這場戰爭導致拉美地區性危機出現,使全世界的投資人認定拉美已處在戰爭中,投資環境惡化,於是資本紛紛從拉美抽逃,從而徹底滿足了資本撤出、回流美國的必要條件,最終引爆了整個拉美的金融危機。這時候美聯儲不失時機地吹響加息號角,使投資人別無選擇地把資本投向美國,去追捧美國國債等美國金融資產,讓美國人結結實實地大賺了一把,到頭來美國人再用賺到的錢,回到哀鴻遍野的拉美,去購買早已跌到地板價上的優質資產。根據戚燕傑博士的觀察,美元指數在1978年10月到1985年2月的6年上漲周期裏,“從84.13漲到128.44,漲幅最大達52%”(另一說法與戚博士的數據有出入,即這期間美元指數從83.07一路上漲到164.75,漲幅近100%。)美元大漲帶來的拉美債務危機使原本屬於發達國家的阿根廷等國重新又成為了發展中國家甚至淪為落後國家。而美國人則利用美元指數漲跌的周期,完成了一次對拉美經濟的洗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