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最強者才有機會生存 (上高會戰)(第2/10頁)

羅卓英敢於留置七十軍的一部進行側擊,而不怕這股力量被日軍趁勢殲滅,則是掌握了日軍的作戰特點和習慣。

抗戰前,中國社會的主流傾向是“軍事學東洋,政治學西洋”,軍官學校的教程主要翻譯自日本,日本教官也有不少。以重點培養軍事幕僚人員為目標的陸軍大學為例,前九期請的都是日本教官。某種意義上,中國軍人其實就是日本軍人的學生,對“老師”使用的戰術,“學生”並不陌生。

日軍的戰術原則很多,但核心的只有一條,即“攻擊第一,包圍第一”,岡村的指揮再精妙,其基本思路也脫離不了這條主線。反映在實戰中,就是日軍眼中往往只有要攻占或合圍的目標地點,而忽略殲滅對方的有生力量。

南京是如此,徐州是這樣,就連岡村親自指揮的南昌戰役也概莫能外。當時側翼有許多中國的敗退部隊落在敵後,如果具備機動優勢的日軍打定主意要予以殲滅,這些部隊都將難逃滅頂之災,偏偏日軍僅以攻城掠地為滿足,把它們都輕易給放過了。

正是知道日軍第三十三師團眼裏全是上高,所以羅卓英才會在側翼放置相當數量的反擊部隊。反擊部隊將與日軍背道而馳,然後再回過頭來對第三十三師團展開騷擾和圍攻。

讓人過目不忘的部隊

鄒繼衍是七十軍一〇七師的一名營長。他在率部向上高行進的途中,不斷碰到形形色色的友軍,一時間,行軍路上變得車馬輻輳,摩肩接踵。

這些友軍有的剛在前線受損要撤到後方進行整補,有的也像一〇七師一樣,正從一個地段調到另一個地段實施堵擊任務,還有的是剛從後方調來的預備隊。他們大部分屬於第三十集團軍,第三十集團軍系由四川省保安處的保安隊為基礎編成,出川抗戰時正逢武漢會戰後期,所以部隊沒有受到過嚴重損失,兵員尚能保持完整。

當然這說的僅僅是兵員,其他就沒法提及了,鄒繼衍遇到的友軍部隊不僅武器裝備雜亂陳舊,而且大多服裝破爛、軍容欠整。

軍容可不是做表面文章那麽簡單。岡村就很善於捕捉此類細節,武漢會戰時常從室內觀察各部隊宿營地,他注意到台灣旅團行軍宿營都很混亂,士兵攜帶的帳篷常被當成背袋使用,以致破爛不堪,難以遮擋風霜雨露。與之相反,第九師團士兵所使用的帳篷完好,而且一到宿營地就支起帳篷露營,營中秩序也井然肅靜。

岡村由此得出的結論是,第九師團乃精銳部隊,以後可派大用場,至於台灣旅團,就難堪大用了。

岡村的眼光是犀利的,他這一判斷也可適用於任何一支部隊。回到贛北戰場,一〇七師在行軍中曾迎面遇到一支川軍步兵團,此時正好三架日機飛臨上空,川軍團看到後立刻炸開了,士兵們不會尋找地形地物隱蔽,只會像一群沒頭蒼蠅一樣毫無秩序地亂跑亂撞,其間居然也無軍官出來指揮制止。

日機巴不得你們亂。一陣俯沖投彈加低飛掃射之後,川軍團數十名官兵傷亡,輜重行李也被炸得一塌糊塗。

同樣是遭到意外空襲。鄒繼衍立即指揮士兵疏散隱蔽,並架好改裝的高射機槍對空監視,部隊便未受到太大損失。鄒繼衍所在的一〇七師屬湘軍系統,本身也是一支缺乏實戰經驗的新編師,但在軍事訓練方面顯然要比川軍規範得多。

中國軍隊數量不少,可戰鬥素質和戰鬥力往往不高,在中國軍隊中,像川軍和比川軍稍好的湘軍這樣的部隊占了相當大一部分。

真正的強軍也是有的。當鄒繼衍率部進入一個兩山夾峙的山埡時,他見到了一支以前從未見到過的國內部隊。這支部隊不僅武器整齊劃一,而且軍容雄壯,官兵個個精神飽滿,鬥志昂揚,與川軍的差別極為明顯突出。

在與川軍比較時,鄒繼衍尚有些自得,而現在他也不得不承認,湘軍或許比川軍稍勝一籌,卻也遠遠不及眼前這支部隊。

這支讓人過目不忘的部隊就是七十四軍。現在它在抗戰的戰略作用又不一樣了,事情還得從不久前軍委會的一項評選講起。

1941年初,軍委會決定在西北、西南兩地區各成立兩個攻擊軍(即主力軍),以作為大江兩岸的機動部隊。攻擊軍與普通軍的區別之一是軍司令部的編制明顯擴大,軍直屬部隊包括炮兵、工兵、輜重兵各一個團,另有半機械化搜索營、高射炮營、戰車防禦炮營、通信兵營、特務營(即警衛營),官兵人數比一個師還多。作戰時,這些特種部隊都可配屬於各師,以加強步兵的火力和機動能力。

西北地區被改為攻擊軍的是第一軍和第二軍,西南地區已經決定下來的,是駐廣西的第五軍,那是中國最早的機械化部隊,誰也沒有話說。圍繞著剩下的最後一個名額,各方面競爭相當激烈,大家都擠破了頭想得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