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與命運相搏到底 (湘西會戰)(第3/12頁)

視察完畢,岡村大有今不勝昔之感,也更加深刻地意識到中日戰局已到了危急時刻。陪同視察的坂西倒沒有這麽悲觀,這位日軍將領和已經被調回國的橫山勇在性格上有頗多相似之處,就是都很愛挑剔上級和上級機關的毛病,有時甚至還會毫無顧忌地破口大罵——那一刻,兩人所表現出來的那一份得意和孤芳自賞,別說出將入相,就是讓他們登基坐殿,升佛成仙,大約也不肯換。

挑剔和孤傲都得有資本才行。橫山勇桀驁不馴,可人家就是能打勝仗,坂西的肚子裏也同樣裝著幾句春秋,論指揮經驗更不輸於橫山勇,早在侵華戰爭初期,他便在土肥原手下擔任大佐聯隊長,是依靠戰功一步步晉升上來的。

另外一方面,那些岡村看著掉價的獨立混成旅團此次並不參與芷江作戰,跟著一道去的都是向第一一六師團看齊的一線野戰部隊,坂西自然有理由相信自己可以比橫山勇做得更好更出色。

4月5日,日軍第二十軍在衡陽召開會議,坂西向各部下達了進攻芷江的作戰命令。會議結束後,第一一六師團長菱田元四郎中將在一個小隊的警衛下,於晚間從衡陽返回邵陽。半途中突然遭到遊擊隊的襲擊,警衛小隊死的死,傷的傷,僅少數人護衛著菱田逃回邵陽。

仿佛是三國演義中,一陣勁風吹斷了營前的旗杆,對坂西和第二十軍來說,這絕對不是什麽吉兆。只是事已至此,當事者也只能佯做不知,繼續把唬人模樣裝到足。

在戰術安排上,坂西與橫山勇相比也沒有太大差別,都是遵循“反天爐戰法”的模式,即兩翼加厚,中間突出,具體表現為南北中三面進兵,其中的中路為進攻重點,由第一一六師團承擔。

4月11日,日軍第一一六師團所組織的飯島挺進隊開始第一個秘密西進。他們的任務是在會戰正式開始之前,搶先占據雪峰山隘口,同時造成守軍混亂,從而為日軍後續部隊順利進入山區創造條件。

挺進隊成員都是選拔出來的精兵,共四百人,所有人都不帶任何行李、馬匹,隨隊的步兵炮、重機槍、彈藥、糧秣均靠自己挑擡。

因戰術需要,日軍各部隊在會戰中投入作戰的先後時間不一,但無一例外都攜帶了充足的彈藥,除挺進隊外,其余部隊沿途均須強拉民夫進行運送。與此同時,日軍所帶的軍糧卻不多,糧食方面完全依賴於就地征掠。這說明坂西和橫山勇一樣,都不太顧忌於後方聯絡線的安全,一心只想著趕緊攻占芷江。

萬法不離其宗

既然要急取芷江,日軍一開始便極力避免攻堅,出乎他們意料同時也讓他們喜出望外的是,沿途也確實不太需要攻堅,守軍數量很少,而且往往只做輕微抵抗就開始往後撤退。

此時坂西已從衡陽趕到邵陽,親自在第一一六師團原指揮所內進行指揮。他根據前方報告做出的結論是,整個戰局如同先前的預期那樣,正在朝著有利於日軍的方向發展。

抗戰中最後一個大規模會戰——湘西會戰(也稱雪峰山戰役)已經全面展開。在坂西看來,前任曾在長衡會戰中取得的那些戰績全都唾手可得,但是他卻忽略了一點:前方的輕微抵抗只是表象,在雪峰山這一核心區域,中國軍隊已開始大範圍調動兵力。

前線槍聲一響,王耀武便召開高級幕僚會議,並確定設總部於安江,設前線指揮所於辰溪,後者由方面軍參謀長邱維達率領大部分幕僚人員進駐,直接負責戰役的指揮。

作為第七十四軍自己培養出來的智囊人物,邱維達這兩年在陸軍大學的光陰沒有虛度。

陸軍大學以擅長培養高級幕僚為特色,凡陸軍大學畢業的優秀生,在戰術謀劃上均具備突出之處,這一點在趙子立、余程萬等人身上表現很明顯。隨著正面抗戰的深入進行,大家都看到了提高軍事素養的重要性,王耀武對部下報考陸軍大學一直抱著樂觀其成以及積極支持的態度。

陸軍大學分為三年制的正則班和兩年制的特別班。前者面向社會和軍內年輕的下級軍官進行招生,後者主要接受資深軍官的報考。邱維達就讀的就是兩年制的特別班。

特別班與正則班不同,由於學員都是有軍事指揮經驗的資深軍官,所以課程的針對性非常強,授課教官也都是陸軍大學扛鼎級的戰術專家。在教官的指導下,學員們要在課堂上重溫戰場上體驗過的戰術原則,同時還要根據教官規定的情境,做計劃,寫命令,進行各種沙盤作業,有時他們還要到野外去上現地戰術課,對假想的戰鬥進行模擬。

經過陸軍大學兩年的熏陶,邱維達在戰術思維和指揮能力上都有了進一步突破的可能,王耀武將指揮大任交給他,也是要給予他突破自身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