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老爹去看黃鼠狼了

1943年上半年,憂郁和傷感像是蘸了水的藤鞭,在山本五十六的身上留下了一條又一條血痕。他在年初給友人的信件中寫道:“開戰以來,陣亡將士已近15000人,實在令人悲傷、慨嘆。”

屬於山本的時代徹底結束了,自中途島一戰後,山本必須面對的,已經是“兵戈聲聲一年去,陣亡將士若雲消”的境況。與損兵折將對應的,則是敗仗連連。撤出瓜島後,山本一度想保存實力,避免立即決戰,但俾斯麥海戰迎來了第二個“中途島”。

單就人員損失而言,日軍在俾斯麥海戰中的損失就超過了所羅門海戰中的任何一次,而八艘運輸艦無一存活的殘酷現實,也表明大規模運輸船隊補給的方式在新幾內亞再不可行。拉包爾方面只能改成小規模的“東京快車”,即用高速驅逐艦、潛艇、機動駁船等工具來運送補給。

這一情景,與瓜島戰役進入中晚期階段時幾乎一模一樣,山本深感震驚。當時軍令部主張打持久戰,繼續固守防線,但山本產生了不同的看法:“現在不預先給予大打擊,就沒有機會挽回了。”

山本對美國戰爭潛力的認識太深刻了,他知道,在美軍加速北進,局面持續惡化的嚴峻形勢下,日本如果再坐等下去,就只有死路一條。

4月3日,山本打破開戰以來主帥身居後方的慣例,親臨拉包爾航空基地,發起“伊代號作戰”。

“伊代號作戰”是一次大規模的空中反擊戰。山本從各航戰部隊抽調飛機160架,加上海軍岸基飛機190架,編成了一個飛行集團。就飛機數量而言,這個飛行集團既趕不上偷襲珍珠港時期的南雲機動部隊,也不及菲律賓、馬來戰役時期的基地航空兵,更不用提作戰水平了——一名飛行員因為技術不熟練,竟然剛起飛就掉了下來。

可是有什麽辦法呢?在流年不利的背景下,就算把整個日本海軍的力量都握一起擠幹水分,能剩下的恐怕也就這些了。山本深知利害攸關,他不僅將司令部推進到第一線,親自指揮和掌舵,還身著純白軍服,來到機場為出征的飛行員送行。

“伊代號作戰”是自珍珠港事件以來,聯合艦隊發動的最大規模的空襲行動。經過四次空襲,飛行集團共擊沉盟軍戰艦3艘、運輸艦2艘,擊毀飛機25架。

攻擊就是最好的防禦。山本的臉上露出了難得的欣慰之色,也就在這時,他突然做出了一個令眾人都深感意外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