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狗

除了增加數量外,編隊的技術含量也提高了,旗艦“新月”號上安裝了雷達報警設備。

日軍原先對雷達基本上一無所知。在珍珠港事件的前兩個月,日本超級間諜吉川猛夫發現,一艘美國重巡洋艦的前桅杆頭部裝了一種桁架型天線,但這種天線他從未見過,也不知道有什麽用途。

珍珠港事件結束後,始終未暴露身份的吉川獲釋回國。在對被俘美軍的一次審訊中,他才無意中得知“桁架型天線”就是美國海軍正在裝備的“雷達”。

吉川猛夫了解到,雷達可通過反射電波的回饋,探測出對方艦艇所在方向和距離,以此減少目視誤差。他立即向軍令部做了匯報,但並未引起軍令部的足夠重視,當時日本海軍的雷達知識也僅限於皮毛。

從中途島戰役開始,雷達逐漸顯山露水,到幾次所羅門海戰,軍令部已經不敢不正視雷達在海戰中的重要作用了。因為他們發現美國人活像裝了千裏眼和透視鏡,夜戰時的目力有時比日艦還厲害,以致日本海軍的撒手鐧——利用夜間逼近敵艦,然後發射魚雷,差不多要過期失效了。

怎麽辦?跟著造啊!美國人能造雷達,難道我們不能?

在軍令部的嚴令督促下,海軍技術部只好埋頭鼓搗,但科技這東西不是別的,光逼是不出成果的。最後,貨真價實的雷達實在是造不出,只弄出了雷達報警設備。

這種設備相當於如今汽車上的“電子狗”,可以接收並測定雷達的脈沖信號,當雷達信號達到一定能量值時,就會發出警告,提醒你軍艦已被對方發現,得趕緊逃。

也就是說,只有遇到裝有雷達的美艦,“電子狗”才用得上,它無法直接發現美艦,不能當“導航儀”使。這當然不夠完美,可總比沒有強。

7月5日晚,日軍編隊駛入庫拉灣。當天晚上沒有月光,突如其來的雨雲又使能見度迅速降低到一海裏以下。這種氣象條件使得日軍瞭望哨的視野和分辨能力大打折扣,好在有“新月”號的“電子狗”,日軍編隊指揮官秋山輝男少將的心裏才算有了點兒底。

“電子狗”很快有了反應,顯示左舷五千米外有美軍水面艦只出現。秋山如獲至寶,“電子狗”真心好啊,要不然美艦殺到面前都不知道呢。

日艦可以像前一天那樣覷個冷子,射完魚雷後撒腿就跑,但秋山這次打算兩不耽誤。他將驅逐艦分成三撥,前面七艘編成第一、二運輸隊,只管卸載人員物資,後面包括旗艦在內的三艘編成掩護隊,向“電子狗”顯示的位置駛去,以便靠近後做戰鬥警戒。

秋山被騙了,騙它的就是“電子狗”,它報了個假警。左舷五千米外的目標根本就不是美艦,秋山這麽一移動,反而讓自己被真正的美艦給逮個正著。

其實,日軍編隊一離開布因基地就被盟軍的海岸監視哨發現了。接到報告後,哈爾西立即命令剛剛返回圖拉吉港的安斯沃思編隊,再次出海截擊。

美國人比日本人更勇於面對現實,也更善於總結經驗,因此與瓜島時期相比,這時的美國海軍又有了長足的進步,具體表現為裝備更為精良,行動組織更為嚴密。

所羅門海戰時,SG型對海搜索雷達只在一兩艘艦艇上安裝,如今所有軍艦上都裝了SG型雷達。它們被專門安裝在一間艙室裏,這種艙室叫作“雷達標圖室”,操作人員在雷達熒光屏上發現目標後,就會在標圖室進行標繪和分析,海岸觀察哨和無線電得到的情報也會匯集到此處,這使雷達標圖室成為一個戰場情報中心。擁有這樣的中心,海戰時就可占據極大優勢。

行動組織上,過去的艦隊大多是臨時拼湊,那邊來一點兒,這邊添一點兒,彼此之間都不太熟悉,更不用說良好配合了。現在則是編制較為固定的特混艦隊,可以定期在一起組織訓練,從海戰特別是夜戰的技術水平,到官兵的士氣、信心,都一並上去了。

美軍本以為憑這種條件,足以在夜戰中打個翻身仗,不料還未正式交手,日軍一個偷襲,就先中了一鏢。安斯沃思渾身不爽,接令後二話不說,帶上由三艘輕巡洋艦、四艘驅逐艦組成的編隊便出發了,他要為沉沒的“斯特朗”號復仇。

日艦比美艦早進入庫拉灣,而且航向不同,但在質量低劣的“電子狗”的誤導下,掩護隊卻稀裏糊塗地提早進入了美軍雷達的可測範圍。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當被真正的美軍雷達發現時,“電子狗”又來了個默不作聲,猶如美軍安插的臥底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