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英寸機關槍

在發現日軍掩護隊的最初幾分鐘裏,美軍編隊並沒有立即開火。這是因為附近海島上高聳的山坡回波掩蓋了目標,以致戰場情報中心的專家們無法準確研判出前面究竟有多少日艦,也不知道它們的配置和航向。

一切只能看指揮官的臨場指揮和決斷能力了。安斯沃思下令變航行隊形為戰鬥隊形,在接近日艦到中等距離時進行雷控射擊。

接近是為了射得更準確,但缺點也顯而易見——距離6200米,美軍還沒有開炮,日軍瞭望哨就已憑借目力發現了美艦。

短時間內,安斯沃思無法再通過雷達分配射擊,他只能集中所有火力,選擇最大的或最近的目標進行射擊,這個目標就是秋山的旗艦“新月”號。

雷控射擊是利用雷達電波碰擊敵艦,再通過反射,自動準確地測定距離實施的射擊。這跟用測距儀測定距離的打法完全不同,理論上講,應該達到百發百中的效果,所以美軍在夜色中的射擊相當準確,巡洋艦主炮的第一次齊射就命中了。

在戰鬥的前五分鐘,三艘巡洋艦共向日艦傾瀉了超過2500發152毫米炮彈(即六英寸炮彈),美軍稱之為“六英寸機關槍”。炮彈大部分落在了“新月”號上,“新月”號還沒來得及發射魚雷,雨點般的炮彈便摧毀了它的艦橋。正在指揮作戰的秋山及其幕僚當場殞命,接著艦體沉入海底。

安斯沃思深知日軍夜戰中的法寶是什麽,因此五分鐘後即下令編隊轉向,以躲開魚雷攻擊。

理論上正確的東西,實戰中未必都一一可行。日軍掩護隊的驅逐艦除“新月”號外,分別是“涼風”號和“谷風”號。安斯沃思以為五分鐘的“機關槍掃射”足以把大部分日艦掃成篩子,但實際只打沉了“新月”號,“涼風”號和“谷風”號並未遭到射擊,還擁有足夠的反擊能力。

在所羅門海戰中,因為彈藥中沒有消焰劑,美軍艦炮發射時的火光會暴露自己的位置,從而為魚雷攻擊提供目標。美軍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但為前線提供的無焰彈仍然很少,三到四次齊射就打完了,再開火時,炮火刺目絢爛,在夜色中非常顯眼,成為日艦理想的瞄準點。

“涼風”號和“谷風”號瞄準美軍的炮火閃光處,將魚雷管中的所有16條“長矛”魚雷全部射出,隨後兩艦一邊施放煙霧,一邊撤出了戰場。

安斯沃思編隊轉向時,日軍發射的魚雷正好到達美艦所在位置,處於編隊中央的“海倫娜”號輕巡洋艦是日艦瞄準的基點,先後被四發魚雷擊中。以“長矛”魚雷的破壞力,一發就足以擊沉一艘巡洋艦,“海倫娜”號的艦體兩頭被炸得像折疊過一般。瓦罐不離井上破,壯士難免陣前亡,軍艦也一樣,“海倫娜”號在所羅門海戰中多次死裏逃生,但這次它沒能逃過去,最終沉入了大海。

“海倫娜”號中彈讓美軍隊形一度出現混亂。轉向完成後的編隊立即重組隊形,以攻擊新出現的日軍第二運輸隊。安斯沃思看到第二運輸隊正在右轉,於是下令編隊進行機動,先一步占據“T”字橫頭陣位。

在“T”字陣位上,所有美艦均可發揮火力,而日艦只有第一艘“天霧”號可以還擊。由於位置不利,日艦喪失了發射魚雷的機會,“天霧”號連中四彈,“初雪”號也被三發炮彈命中,兩艦慌忙撤逃。後面的兩艘驅逐艦見美艦艦炮又狠又準,更不敢接戰,也急忙掉頭。

日艦都有一套躲雷達的辦法,有的利用海岸雷達雜波進行掩護,有的駛離雷達的有效範圍。安斯沃思在雷達熒光屏上看到只有己方驅逐艦,便下達了“所有火炮退膛”的命令。

出乎安斯沃思意料的是,原本退出的“涼風”號和“谷風”號又回來了。它們重新裝填了備用魚雷,準備實施第二次攻擊,但此時美軍編隊已撤出戰場,只得悻悻而返。

無腦的“電子狗”將他的主人秋山送上了不歸之途,但秋山臨死前將日艦分成三撥,被證明是做出了一個正確的決定——安斯沃思在庫拉灣與掩護隊激戰的時候,日軍運輸隊已將1600多名陸軍官兵和90噸補給物資送到了岸上。

因為沒有雷達引導,日軍驅逐艦在卸載完畢後只能各自尋找捷徑跑路,其中“長月”號驅逐艦誤入淺水海域並擱淺,天亮後被美軍飛機擊沉。在庫拉灣海戰中,日軍驅逐艦共被擊沉2艘,5艘受傷,包括秋山在內的300多人喪生,但是基本完成了運輸任務。美軍損失一艘輕巡洋艦,也沒能阻止日軍的增援行動,總體上是一次失利的海上阻援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