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入佳境

在古賀的那趟“死亡之旅”中,他的參謀長福留繁隨身攜帶了一箱絕密文件。之後,箱子被菲律賓抗日遊擊隊繳獲,翻檢文件時,赫然發現裏面就有“Z行動”的提綱。

這份非常重要的文件最終被送往太平洋艦隊總部,日文專家們連夜將文件翻譯了出來。尼米茲不僅從頭到尾看過,還下令將文件下發給即將參加馬裏亞納群島作戰的艦長們。

盡管草鹿將“阿代號作戰”計劃視為得意之作,但在大的框架上,它只不過是“Z行動”的具體翻版。也就是說,太平洋艦隊在啟動之前,就基本看透了“阿代號作戰”的五臟六腑。

中島說得一點兒沒錯,不管麥克阿瑟在比亞克島的進展怎樣,都一點兒不耽擱尼米茲對馬裏亞納的進軍,何況他還預先知道了聯合艦隊的意圖。

事實上,尼米茲急於交戰的心情比豐田來得還要迫切。之前他就怕聯合艦隊分成小塊,東躲西藏,解決起來得費老勁,現在古賀、豐田東施效顰,也學著第58特混艦隊組織起航母部隊,那就要毫不客氣地拎著大錘上了。

這就叫作“皇帝失了勢也得挨餓”。聯合艦隊追趕潮流是好事,可惜晚了一步,餓著肚子打架的時候,怎麽比畫都欠著那麽一點兒意思。

在“阿代號作戰”的日軍航母名單中,尼米茲看到了“翔鶴”號和“瑞鶴”號的名字。這兩艘航母不僅參加過偷襲珍珠港的行動,還是美軍的老對手,在珊瑚海海戰、所羅門群島海戰等大型海戰中,都曾是美軍的大敵。

尼米茲為馬裏亞納群島戰役取名“奇襲行動”,目的是要攻克塞班島、提尼安島和關島。他對負責指揮兩棲登陸的霍蘭·史密斯說:“有朝一日,當我在辦公桌上看到電報,說已將這兩艘日軍航母擊沉,那就是我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天。”

1944年6月6日,歐亞兩大戰場的軍事行動幾乎同時達到沸點。在歐洲戰場上,美軍與其他盟軍一起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諾曼底登陸,一舉刺穿德軍的防線。在太平洋戰場,由斯普魯恩斯率領的第5艦隊、第58特混艦隊及兩棲登陸部隊也正浩浩蕩蕩地向塞班島開去,這支編隊包括535艘艦船和12.7萬名兵員,這使“奇襲行動”成為太平洋戰爭開始以來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海戰。

諾曼底登陸光制訂計劃就耗時兩年多,相比之下,“奇襲行動”的復雜性毫不遜色,但斯普魯恩斯等人只用三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全部的計劃制訂和準備,充分顯示出這個班子漸入佳境的指揮策劃能力。

6月7日,正在海上航行的美軍官兵們通過廣播,聽到了諾曼底成功登陸的消息,有人輕輕地說了一句:“感謝上帝!”

太平洋艦隊登陸塞班島,與兩年前聯合艦隊進攻中途島頗為相似,都是遠渡重洋,深入對方腹地。但二者又有著明顯區別,中途島時日軍是摸著石頭過河,對美軍作戰艦隊的具體位置毫不知情,結果稀裏糊塗遭到了美軍的反擊。這次不同,美軍對日軍艦隊的所在位置了如指掌,清楚地知道小澤部隊就在塔威塔威島。

美軍潛艇部隊進行了重新部署。在塔威塔威海域活動的潛艇群一邊伺機襲擊,一邊進行監視,其余潛艇則在馬裏亞納群島附近的菲律賓海巡邏,這使小澤部隊的任何一點兒風吹草動,都無法躲過斯普魯恩斯的耳目。

聯合艦隊正專心致志於增援比亞克島的“渾行動”,完全不知道美軍艦隊已殺往塞班島。盡管兩次“渾行動”都泡了湯,小澤仍不甘心,他向聯合艦隊司令部發去電報,一邊聲稱比亞克島上的機場極其重要,無論如何不能丟失,一邊提醒豐田、草鹿,要是再試一試,不僅可以把比亞克島奪回來,還有可能把美軍艦隊引入決戰的預定海域。

小澤的提醒其實並無必要,“渾行動”就是草鹿的主意,他自然會竭力攛掇豐田繼續下去,於是便有了“渾-3”。

6月10日,“渾-3”離開塔威塔威島向南駛去。同一時間,第58特混艦隊則繼續朝塞班島逼近,他們現在不用顧慮千裏之外的日軍艦載機,只需一心對付島上的角田部隊。

6月11日中午,當艦隊駛抵關島以東200海裏的海域時,為預防角田部隊進行襲擊,艦隊司令官米徹爾先發制人,派出由208架戰鬥機、8架轟炸機組成的艦載機群,對塞班島和提尼安島發起空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