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海岸設防同海軍戰略的關系(第2/5頁)

這些一般原理,必須隨條件變動、協調,才能適應各種情況。即使強大如曾經的大英帝國海軍,也需要有海岸要塞的保護。因為還未有任何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的海軍,單靠自身就能處處阻止敵人入侵。正如桑威奇致函羅德尼所說,海軍控制不了所有地方。曾經,英國海軍確保了不列顛諸島的安全,在其他海域,它也需要有直布羅陀和類似的要塞。各海岸要塞位置不同,設防要求也不同。設防要求必須以敵人可使用的任何能抵達這一位置的手段為基礎。以不列顛諸島為例,不管任何時候,即使陸地一側不設防,想要入侵成功,也必須奪取和摧毀其船塢為第一目標。眾所周知,直布羅陀正是靠天然和人工的防禦才能保全。1798年的馬耳他和埃及也是同樣的道理。它們不是英國屬地,卻關系著英國的利益。假設亞歷山大港是英國要塞,那麽拿破侖在埃及的行動就會遭到更為嚴酷的抗擊,拿破侖則必須攻克它。因為其後果就如同他未攻克阿克城,迫使他放棄了對敘利亞的計劃一樣。馬耳他如果設防,也會阻止拿破侖一段時間。英國曾花了兩年時間才艱難奪回馬耳他,以及納爾遜對馬耳他的渴望,都證明了馬耳他的重要。

是否要決定為一處海軍要塞加強力量,除需要考慮距離、自然條件所造成的攻克難度外,還要考慮海岸上可用港口的數量。以美國的太平洋海岸為例,與大西洋海岸相比,這裏可駐泊的商港數量有限。所以,失去一個港口便是一場災難。如果我們將艦隊集中在大西洋,那麽戰爭時期,就需要將艦隊轉移至太平洋。如果艦隊還未到達,就已經失去了一處港口,那麽,形勢的嚴重性就不言而喻了,這是因為太平洋可替代的港口少得可憐。

雖然這種災難對美國艦隊而言很嚴重,但是,我們的敵人不太可能在大西洋和墨西哥灣一舉占領所有的可用港口。所以,美國艦隊不會出現無處可去、無法補給的情況。而且,敵人也需要集中,因此,其艦隊在長達2000英裏的海岸線上只能待在一處,而不是像東鄉平八郎那樣選定位置,他知道俄國人只有海參崴這一處港口可去,於是就將艦隊停靠在馬山浦。

如果俄國仍擁有兩個港口,那麽,東鄉平八郎所面臨的局面將更為復雜。然而,即使如此,他也會依靠朝鮮半島突出部的地理優勢。它與佛羅裏達半島是多麽相似啊!基韋斯特與馬山浦也驚人地相似,因為兩個海峽寬窄度不同,羅日傑斯特文斯基不能比駛往美國東海岸的美國艦隊司令更成功。駛向東海岸的艦隊如果在這裏躲避敵人,比在這裏截擊敵人容易得多。與馬山浦相對應的基韋斯特,我深切地希望,哪怕是過於樂觀地希望它能充分設防以抗擊敵人的攻擊。一旦我們失去了最重要的軍港紐約,駛往該處海岸的美國艦隊也還能選擇波士頓、諾福克、關塔那摩和基韋斯特停靠。

可見,我們迫切需要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兩岸建立安全的要塞,在太平洋更為迫切,因為它目前的布置較為薄弱。在所有的關於太平洋海岸的設防規劃中,夏威夷都應該作為重點考慮對象。我所期待的艦隊,一支除英國外,在數量上和威力上都能與任何現代國家海軍一爭高下的美國艦隊,需要港口來保證它的作戰能力。這些港口在陸地一側需要充分設防,配備守衛部隊,其數量、兵力、補給資源需要確保艦隊從一處海岸轉移至另一處的時間內能抵擋住一次圍攻。這樣,艦隊才可放心大膽地行動,因為它的攻擊能得到各種支援。這個眾人皆知的事實,將成為國際上媾和的一個因素,它的分量,要比一支艦隊到達一段遭受威脅的海岸之時才發現要塞已經落入敵人之手重得多。歷史證明,戰場上不適合與正規軍作戰的部隊,往往能固守戰線。傑克遜於新奧爾良,固守邦克山,便是美國人難以磨滅的記憶。不要奢望國民在短時間內能組成一支在戰場上與強大野戰部隊針鋒相對的部隊。但他們卻有可能在港口組成防禦力量,就如同固守旅順口的民兵一樣。如果我們的國民能在愛國之心的感召下,接受短期培訓,就能成為正規守備部隊的有效支援力量。

總之,日俄戰爭中,旅順口的作用實在是發人深省。之所以如此,正是因為它解釋了存在艦隊學派和綠水學派一直爭執的疑問。因為我從未疑惑,所以它對我的理論並未造成任何影響。我從未改變我的主張,而是不斷地堅定著。日俄戰爭的結局在於交戰雙方所掌握的海岸要塞。如果俄國艦隊於戰爭伊始就在海參崴集中,那麽這一問題只是原理的運用方式有所不同而已。每個港口都有有利的條件,但只要擁有破冰船,海參崴便會更加有利。從陸地上圍攻海參崴會更為困難,作戰規模會更大,時間也會更久——我無法斷言,因為這已超出我的研究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