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海岸設防同海軍戰略的關系(第4/5頁)

在俄國人的計劃中,旅順口意義重大。它可誘使日本從先遣部隊中抽調出一支超過10萬人的部隊[1]。日本人被迫抽調人員,並不是出於1895年俄、法、德對日本的幹涉所引發的激憤,而是他們必須在波羅的海艦隊到來之前擊毀旅順口的俄國海軍分艦隊。盡管他們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但這也是在俄國要塞司令官過早投降的情況下所得到的戰果。所以,固守旅順口並不是為了國家榮譽或是軍事戰術,而是根據俄國實際情況所進行的布局,它屬於作戰計劃的一環,有助於最後的勝利。俄國陸軍由於派出守備部隊而兵力削弱,為了戰勝守備部隊,日本不得不抽調相當於其幾倍的兵力,也就相當於削弱了自身實力。

俄國人的部署是為了時間,這是其首要目的。旅順口的作用,其實與1800年馬倫戈戰役中的熱那亞港一樣。對熱那亞的圍攻拖住了奧軍將領梅拉斯,而拿破侖此時卻越過了聖伯納德,在倫巴第集結部隊並切斷了奧軍的交通線。恰如旅順口及其艦隊如果能堅守至羅日傑斯特文斯基趕到,就可威脅日本人的交通。熱那亞的守備部隊雖戰鬥至彈盡糧絕也未放棄抵抗,拿破侖因此獲得了所需的延緩時間。我們似乎已經無法否定,如果旅順口堅持到最後,俄國人也會獲得同樣的結果。只是俄國守備部隊將領斯托塞爾難以與法國將領馬塞納相比。在8月10日突圍之前,我們似乎應該有機會注意到日本海軍極欲迅速攻克旅順口的迫切心情,以及他們對於波羅的海艦隊的擔憂。日本人高呼“迅速攻克!”旅順口的俄國人則回答“延緩固守的時間!”

俄國的計劃是,兩支部隊聯合起來,步調一致,緊密配合,各司其職,但斯托塞爾不堪重任。雖然時間得到了延緩,但對於俄國人來說,遠遠不夠。盡管旅順口的抵抗所得到的時間並未使他們獲得最後勝利,但在和談中對日本的討價還價產生了不小的影響。這種影響來源於軍事的進展以及其總的優勢。

從日俄戰爭中,我還得出了另一個結論,這個結論與前文的總體觀念相悖,我還曾持有這個觀念。該觀念是海軍依賴海上貿易存在,這是海軍存在的起源和理由。一定程度上,它是正確的,正因為是正確的,所以其結論更加令人誤解。因為部分正確,所以,這個結論被當成了真理。俄國的海上貿易很少依賴本國貨輪,商船更是罕見。俄國海岸的巨大缺陷,使它無法被稱為海洋國家。在這次戰役中,俄國海軍成為主角,雖然並未獲勝,卻不是因為海軍不夠強大,而是因為對海軍的運用不當。或許還有一個先天不足的原因,將領和部隊的低能。這次海戰的結局,不能否定,盡管俄國少有海上航運,它也需要一支強大的海軍。

我對海軍同貿易的關系很感興趣,凡是海洋貿易存在的地方,就會促進海軍的發展。就具體實例而言,沒有航運的地方也需要海軍。今日蘇聯和美國便是這樣的實例。不管蘇聯海軍的歷史起源如何,人們越發清楚海軍的職能具有獨特的軍事性質和國際性質。以美國海軍為例,它的興起就完全出於保護貿易。但對外權益不等於貿易權益。因為它既是政治性的,也是商業性的。可能由於商業而成為政治性的,例如我們要求中國的“門戶開放”;也可能由於軍事而成為政治性的,主要是涉及國家防務,如巴拿馬運河和夏威夷;可能是由於民族利益而成為政治性的,諸如歐洲的此類情況,或門羅主義。門羅主義最初時,部分是出於商業權益,旨在防止西班牙重新恢復它在殖民制度中的壟斷;部分是出於軍事,旨在抵制歐洲的侵略;部分是出自政治,同為爭取自由而鬥爭。

以海上貿易和航運為基礎,無疑將從物資、人員的儲備和補充上利於海軍效能的提高。在政府中,如果沒有廣泛深入的民眾權益為後盾,則軍事權益也會遭受損害。

要一個重商的代議制國家在和平時期進行作戰準備是不可能的。因為民眾從不注意軍事需要或國際問題,他們從未有那種準備作戰的緊迫性。身為海軍軍官,深切體會貿易航運不外是國家多種對外關系的一種,使其成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即可。美國所面臨的對外問題:門羅主義,巴拿馬運河,夏威夷群島,中國市場,太平洋海岸,人口稀少,資源尚未充分開發,對待亞洲人的粗暴態度。身為美國人,要維持我國的政策,隨時準備為其戰鬥。盡管人們不願意準備作戰,但是我們仍需要一支數量與效能兼備的海軍,哪怕是我們沒有一艘懸掛星條旗的商船。如果我們能夠清楚地認識、掌握、堅持這些真理,我們便能影響那些立法的人們。對於一切事件都如此處理,於我們的國家是絕對無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