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向馬恩河進發(第3/7頁)

在吉斯,朗勒紮克發現自己的兩翼處於危急之中,不得不撤退。比洛雖然遭受嚴重傷亡,但還是向毛奇報告勝利。比洛決定停止攻擊一天,並讓克盧克向東運動,靠近自己。雖然克盧克更加急於攻擊朗勒紮克的側翼,但還是同意了。霞飛最終同意了朗勒紮克後撤的決定。由於沒有英國遠征軍的協助,他缺少兵力在德軍面前站穩,其實他只想要絕望之中的一個立腳點。

弗倫奇顯然在頑固地執行他離開英格蘭前基欽納給他的指令:要把英國遠征軍視為獨立於法國人的軍隊,一定保護好這支軍隊不被殲滅。盡管弗倫奇很擔憂英軍的命運,但英國遠征軍的狀況並非真的那麽絕望。史密斯–多林領導的軍團在蒙斯和勒卡托受到重創,這支部隊確實難以執行新任務。但是,黑格手下的部隊還沒有經歷過艱苦的戰鬥。事實上,黑格已經同意朗勒紮克的請求,帶領他的部隊到吉斯參加戰鬥,但行動前被弗倫奇制止。朗勒紮克有一種深深受騙的感覺。

英國遠征軍指揮官弗倫奇在給倫敦的報告中,除了大談特談自己對法國人失去信心外,絲毫不談他自己軍隊的行動計劃。英國內閣是從其他渠道了解到他的一些所作所為的,比如他拒絕向霞飛提供幫助,又比如他計劃躲避到巴黎後面,又比如他正考慮撤退到海邊。基欽納發電報要他解釋。弗倫奇回復說他確實撤退到塞納河南面,他在電報中還說:“我對法軍領導人是否能領導這場戰役的信心正在迅速消失。”基欽納馬上回電說:“請馬上同意霞飛將軍有關這場戰役的計劃。”弗倫奇在回電中再次發泄對法國同盟的輕蔑,強調英國遠征軍還未準備好應付未來的戰鬥。弗倫奇電報中有一句顯得格外傲慢,他說:“你最好相信我,讓我來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策略。”也許,就是這句話激起基欽納的怒火,他穿上陸軍大元帥的制服,連夜乘坐驅逐艦跨越英吉利海峽。

第二天下午,基欽納、弗倫奇、霞飛在英國駐法使館見面。霞飛告訴兩位英國人一個最新的進展,大量的士兵坐火車從東面到達巴黎,這些士兵可以組成兩個集團軍——除了第六集團軍外,還有一個新第八集團軍,這個新集團軍將布置在第五軍的東側。他認為,德國人很可能還不知道這些新部隊,肯定不知道有新的法國軍隊將被布置在他們的右邊。所以,如果英國遠征軍向前運動,很有可能逆轉這盤遊戲。弗倫奇則繼續爭辯、抱怨、抵制。後來,他在自己的回憶錄裏坦白,他不僅對英國的盟友法國人沒信心,更對基欽納的突然出現感到非常生氣。他認為,基欽納利用法國人降低他的價值。此外,他還覺得基欽納穿元帥制服是在侮辱他,因為他現在代表英國政府,不代表英王,所以基欽納應該穿便裝才正確。基欽納把弗倫奇帶入另外一間房間。他倆在那間房間裏說了什麽,沒有人知道。根據弗倫奇後來描述,他讓基欽納自己來幹一陣子指揮英國遠征軍的工作,但他倆談完話後他發現這建議不可能實現。當基欽納和弗倫奇再次出現時,爭執沒有了。弗倫奇準備帶著英國遠征軍向北運動。

霞飛來到第五集團軍總部,他帶著自己的老朋友朗勒紮克走到附近一所學校的院子裏散步。霞飛在散步中解除了朗勒紮克的職務。朗勒紮克也許曾經拯救過法國,他是第一個理解德國人入侵比利時動機的人,他用自己的部隊阻擋施利芬計劃的右翼,他是法軍集團軍司令官中唯一不拿士兵生命做無謂犧牲的人,他承受了德軍的一次接一次的打擊,他的部隊在沙勒羅瓦和吉斯有很好的表現,在撤退中的部隊次序很好。但是,如今他變成了一個可犧牲的物品。真的是像霞飛所宣稱的那樣,朗勒紮克因太疲憊而無法果斷地指揮部隊了嗎?難道是霞飛無法容忍自己部下的判斷比自己更正確?這些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朗勒紮克恨弗倫奇,而同時弗倫奇也恨朗勒紮克。霞飛只能盡量滿足英國人的要求。朗勒紮克的替代者是弗蘭謝·德斯佩雷,也就是英國兵特別喜歡的那個“拼命弗蘭基”。這樣的結局一點都不讓人吃驚。

再往東看,戰火在前線燃燒。毛奇指揮他的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集團軍向法國的第四、第三、第二、第一集團軍發動猛攻。法軍頑強抵抗,德軍後撤,法軍再反攻。霞飛開始大批量撤換軍官。截至9月6日,他撤換了5個集團軍司令官中的2個,任命了7個新軍長、20個新師長、2個新騎兵師長。許多軍官獲得提升。費迪南德·福煦被提升為新第九集團軍司令官,他在洛林指揮一個軍時表現很好,在隨後的撤退中發揮了英雄般的作用。在朗勒紮克領導下做旅長的亨利·菲利浦·貝當(Henri Philippe Petain),由於在與大戰早期入侵比利時的德軍作戰中表現突出,他被提升為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