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這是一支張皇失措的部隊”

1 原子彈的威脅

在下院結束這次辯論之時,艾德禮宣布他即將赴華盛頓和杜魯門會晤。他的聲明引起了下院兩方面的議員的歡呼。

1950年11月28日夜,日本首都東京正在靜謐的夜色中酣睡著。

美國駐日本大使館遠東軍司令部麥克阿瑟辦公室,燈火通明,氣氛十分嚴肅。剛剛從朝鮮倉促趕到的沃克和阿爾蒙德望著滿面愁雲的總司令,茫然不知所措。

僅僅5天時間,麥克阿瑟就失去了往日狂妄自大的派頭。他神色黯然地宣讀了當天給參謀長聯席會議的電報:

我們的攻擊行動所導致的事態發展現在有了清楚的含義。我們使朝鮮戰爭區域化的一切希望,現在可以徹底放棄了。中國在北朝鮮投入了大批軍隊,其數量仍在不斷增加。

打著志願軍的幌子或其他種種借口進行小規模的支持,現在再也不能自圓其說了。我們面對的是一場嶄新的戰爭。中國部隊接近20萬,北朝鮮殘余部隊約為5萬人。中國人的最終目標,無疑是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摧毀在朝鮮的所有聯合國部隊。

顯而易見,我軍目前的實力不足以抗衡中國人發動的這場未加宣布的戰爭,他們在客觀上擁有許多有利條件,形勢因此出現了嶄新的變化。這一變化要求我們開闊視野,從世界角度考慮各種可能性,而這已超出了戰區指揮官的職權範圍。

我的近期計劃是由進攻轉入防禦,根據形勢不斷變化的需要,做一些局部調整。

麥克阿瑟念完電報後,語氣十分肯定地說:“首先必須拯救我們的部隊,我決定將‘總攻’改為‘撤退’,退守到一個合適的地帶,使中國軍隊不能對我們的側翼實施迂回。下面我們研究下一步方案。”

經過討論,他們確定了兩個重要方案:一是可以關閉第8集團軍和第10軍之間不斷擴大的空隙,撤退到橫貫半島狹窄腰部(例如,平壤—元山)的堅固防禦陣地。二是各個部隊撤向各自的防禦陣地。第8集團軍撤往可以最有效保護他的部隊的任何地方(仁川或者釜山等),第10軍撤往鹹興、興南一線。

會議一直開到深夜,最後麥克阿瑟向參謀長聯席會議匯報了形成的方案。

布萊德雷接到麥克阿瑟的方案後,表示希望采取第一個方案:第8集團軍和第10軍在橫貫半島狹窄腰部防禦陣地上聯結。他的建議很快得到麥克阿瑟的答復:這樣的防線太單薄,同時補給又十分復雜。麥克阿瑟提出了要求增派援兵的緊急要求,因為“他指揮的小小部隊,在不宣而戰的情況下面對著整個中國”。

布萊德雷立即向杜魯門匯報了麥克阿瑟的情況,杜魯門急忙於當日在五角大樓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特別擴大會議。

會議首先由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介紹朝鮮軍事形勢。布萊德雷同意麥克阿瑟的估計,他說:

“美國確實面臨著一場全新的戰爭,應該向麥克阿瑟下達新的命令。麥克阿瑟應該堅守一段時間,因為朝中軍隊是在山高路少的山區進攻的,由於運輸困難,給養跟不上,攻勢不會維持很久。”

國防部長馬歇爾匯報了他和三軍部長、參謀長以及臘斯克、哈裏曼等人商談的情況。馬歇爾說:

“美國應盡量說服聯合國的其他成員國,爭取聯合國通過譴責中國是‘侵略者’。我們不應該將戰爭擴大到中國境內,不要使用蔣介石軍隊。這樣將造成美國與盟國發生沖突。我們應該增加聯合國軍的數量,而不是美國軍隊的數量。”

“目前沒有必要讓蔣介石軍隊入朝作戰,麥克阿瑟掌握著足夠的兵力,還有海軍,朝鮮形勢可能在一周或兩周內有所改變。”布萊德雷也表示同意。

“目前出現了這種形勢,我們又怎樣理解麥克阿瑟曾說過,聖誕節可結束戰爭這句話呢?”副總統巴克利弦外有音的發問。

“麥克阿瑟確實說過這句話,請各位發表看法。”杜魯門附和地說。

“人們懷疑麥克阿瑟是不是在搞惡作劇。”巴克利有點生氣地說。

“麥克阿瑟滿以為此次反攻必然得手,沒有料到在山區遇上這麽多的兵力。”布萊德雷極力為麥克阿瑟辯護。

“麥克阿瑟許下的這句諾言,確實使我們很尷尬,中共在朝兵力有20萬人,大大超過我們的估計。”馬歇爾也感慨地說。

最後,國家安全委員會做出決定,命令麥克阿瑟“找到一條守得住的防線”頂住中朝軍隊的攻勢,並在聯合國進行活動,譴責中國抗美援朝是“侵略”,從政治上對中國施加壓力。

這次會議還認為,4月份制定的國家安全委員會第68號文件中,長期懸而未決的建議必須付諸實施。會議決定美國必須在相當的規模上重整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