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為和平而來,又為和平而去

1 朝鮮停戰

克拉克感到一種失望的痛苦,因為他成了美國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

就在李承晚釋放戰俘的當天,艾森豪威爾給李承晚發出一份急電:

我懷著沉重的心情得知,你已下令釋放被聯合國軍司令部拘押在你管轄下的集中營的北朝鮮戰俘……

你目前的命令和根據這個命令所采取的行動明顯地違反了這一保證,並且給聯合國軍司令部造成困境。這種局面如果繼續下去,只會犧牲聯合國精銳部隊用鮮血和勇敢為朝鮮贏得的一切。

要是你堅持目前的行動方針,就無法使聯合國軍司令部繼續同你一致行動,除非你準備毫不含糊地接受聯合國軍司令部的指揮,處理並結束目前的敵對行動,否則就將另行安排。因此,聯合國軍總司令現已授權將根據你的決定而相應采取必要的步驟。

作為你個人的朋友,我希望你會找到一個立即糾正這一局面的方案……因為我感到不得不對我國人民和我國的盟國恪守信用。

1953年6月25日,美國助理國務卿沃爾特·羅伯遜以艾森豪威爾總統特使的身份飛越太平洋,奔赴南朝鮮。

羅伯遜是一位風度優雅且通情達理的政治家。他的使命是說服李承晚執行停戰協議。如果李承晚準備在停戰問題上堅持毫不妥協,“聯合國軍”將離開朝鮮。“聯合國軍”已經充分準備好同共產黨單獨達成一項協議而不要南朝鮮參與,以撤走所有“聯合國部隊”,並進一步解決戰俘交換問題。

在李承晚的私人官邸,李承晚滿腹牢騷,滔滔不絕地傾訴著對美國人的不滿之情。羅伯遜非常有耐心地傾聽著,不做出任何回答。他後來對另一位外交官說:“我只是堅持在那裏,讓李承晚傾訴個夠。”

發完一通牢騷後,李承晚向羅伯遜提出了四個條件:一、其余的反共的朝鮮戰俘應遷移至非軍事區,並轉交給中立國委員會;二、為政治會議規定90天的時間限制;三、美國給南朝鮮以經濟援助並幫助它建立起20個師的軍隊;四、美國應“保證”一項雙邊防務條約。

6月27日,艾森豪威爾在致李承晚的一份私人電報中答應說,不願遣返的朝鮮戰俘將被轉移至非軍事區,美國不能夠單方面為政治會議規定一個時間限制,但是如果在90天之中一事無成的話,美國將會“考慮”退出的問題,美國將給予李承晚所要求的經濟援助和軍事援助。美國將願意談判一項雙邊防務條約。

李承晚接到電報後,微笑著對羅伯遜說:“總統滿足了我的所有要求。”

這天晚上,羅伯遜和克拉克來到李承晚官邸共進晚餐。這時,李承晚又改變了主意,他對兩位美國客人說:“20個師對南朝鮮軍隊是不夠的,我希望有一支能同北朝鮮實力相當的軍隊。如果政治會議在90天中不能在統一朝鮮問題上取得成功,美國就應當同南朝鮮一起恢復軍事行動。南朝鮮人只有在以勝利解決戰爭為目標的情況下留在聯合國軍統轄之下。”

晚餐之後,垂頭喪氣的克拉克和羅伯遜給華盛頓發了一封電報,抱怨說:“李承晚顯然是要拖延談判。共產黨和聯合國就停戰取得一致意見已經20天了。在這段時間內,聯合國軍已遭到大約1.7萬人的戰爭傷亡,其中3333人被打死,這些都是因為李承晚不肯妥協而造成的。現在我們想同共產黨就剩下的幾個細節問題恢復談判,而不去管李承晚怎麽想。”

6月29日,克拉克致函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承認李承晚“釋放”戰俘“是一個嚴重的事件”,並保證說:“‘聯合國軍’與利害相關的各國政府將盡一切努力以取得大韓民國政府的合作,遇有必要之處,‘聯合國軍’將盡其所能建立軍事上的防禦措施,以保證停戰條款將被遵守。”

與此同時,羅伯遜仍繼續做李承晚的工作。羅伯遜相信,李承晚是一個失去理性、缺乏邏輯思維的狂熱分子,他完全有可能誘使我們攤牌。但是,他並沒有喪失說服李承晚的信心。

7月9日,李承晚終於屈服了。他以書面形式告知羅伯遜:“雖然我不能簽訂停戰協定,但是我們不會阻撓它,只要根據該協定采取的措施和行動不損害我們民族的生存。我將盡力在通過政治途徑和平實現我們民族統一中全心全意地予以合作。”

針對李承晚集團一再破壞停戰的行為,為了實現確實有效的停戰,保障遠東和世界和平,朝、中方面代表在停戰談判雙方代表團會談時,就遵守停戰的有關問題,向美方代表提出了一系列義正詞嚴的質問。

代表團大會於7月10日復會。美方首席代表威廉·哈利遜此時知道肩負的重任。他一改過去那種滿不在乎的傲慢態度,認真地聽取朝、中方面的質問,謹慎地把要回答的措辭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在紙條上,交給其他代表傳閱同意後再照本宣讀。這樣的會議開了6次才告結束,其主要質問和回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