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爾將軍:盟軍領導階層所面對的挑戰(第3/4頁)

在會議上,蒙哥馬利完全不接受其他人的意見。不過,艾森豪威爾倒是同意蒙哥馬利向北推進的攻勢,並將美軍第 9 軍團的指揮權轉移給他,但是艾森豪威爾拒絕切斷對巴頓與鄧維斯的補給。這個決定讓蒙哥馬利與布萊德雷都感到不快。

布萊德雷後來甚至批評說,艾森豪威爾的決定“是典型的艾森豪威爾式妥協方案,令我感到非常難過,此舉不啻暗示我的第 12 軍團的攻勢已經失敗”。會議結束後,蒙哥馬利寫信給布魯克爵士說:“假如要在合理的期限內結束戰爭,你必須設法讓艾森豪威爾不要插手陸上作戰任務。我很遺憾地指出,艾森豪威爾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麽。”

因為事情鬧得很僵,於是丘吉爾在 1944 年 12 月 12 日請艾森豪威爾與布魯克爵士前往倫敦,共商解決之道。在會談中,布魯克爵士非常不客氣地批評艾森豪威爾未能依蒙哥馬利的建議把兵力集中起來。但丘吉爾卻站在艾森豪威爾一邊,此點令布魯克十分生氣,甚至因此考慮辭職。

突出部之役使得問題進一步惡化。希特勒不顧他身旁一幹德國將領的反對,決定作最後的一搏,於 1944 年 12 月 16 日對駐守阿登高地的美軍部隊發動猛烈的奇襲。一開始,同盟國部隊處於劣勢。蒙哥馬利因此指責艾森豪威爾,聲稱若讓他本人來指揮地面部隊,就不會發生這種事。

1944 年 12 月 25 日,蒙哥馬利邀請布萊德雷到他的總部討論戰術問題,但才一坐定,蒙哥馬利“就像訓小學生一樣地數落布萊德雷”,並說依他的意見,阿登高地的戰事失利,不當的領導統禦要負最大的責任。很明顯地,他是指艾森豪威爾領導無方。蒙哥馬利真是傲慢自大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居然膽敢寫信給布魯克爵士稱,布萊德雷同意他的看法。

事情絕非如此。布萊德雷是個有崇高風格的謙謙君子,他想維系同盟國的團結,但他曾寫下對這個事件的感想:“蒙蒂比以往我看到他的情形還要更傲慢,更自大……我從來沒有這麽生氣過。我可是費了好大的力氣才克制住自己,而沒有對他惡言相向……”

為什麽布萊德雷這麽能忍耐?他進一步說明道:“然而,為了避免同盟國指揮體系的癱瘓,我只好喜怒不形於色。”

巴頓開展了一次漂亮的行動,在 48 小時內將部隊開抵了巴斯通(Bastogne),扭轉了盟軍的敗局,成功阻止了德軍的攻勢。但蒙哥馬利不聽布魯克的勸告,執意於 1944 年 12 月 29 日寫信給艾森豪威爾,在信中列出艾森豪威爾所犯的錯誤,並警告道:“除非立即設立他所建議的指揮架構,否則盟軍將再度遭到敗績。”他接著又指出:“一位指揮官必須有權力對作戰進行指揮與管制,你一個人不可能做到這點,因此,你必須指定別人代勞。”

艾森豪威爾終於受夠了,他決定終止蒙哥馬利的傲慢、剛愎自用與恣意胡為。艾森豪威爾將他準備發給馬歇爾的一份電報稿出示給吉因剛看,並表示他準備換掉蒙哥馬利。事實上,艾森豪威爾真正的意思是,除非蒙哥馬利被解職,否則他就辭職。吉因剛深知,蒙哥馬利若被解職,勢必將帶著汙名返鄉。他也很清楚,艾森豪威爾確實有本事開除蒙哥馬利,因為羅斯福與馬歇爾都明白表示他們非常信賴艾森豪威爾。

吉因剛請求艾森豪威爾延遲 24 小時發出這份電報。他描述了當時蒙哥馬利的反應:“我很少看到蒙哥馬利這麽憂心與苦惱,我想他真的完全沒想到會有這種事,一時難以接受我告訴他的事……我從來沒看到他那麽喪氣過。他似乎被孤獨籠罩住了。”

吉因剛向蒙哥馬利分析道,假如他不向艾森豪威爾道歉,他的軍旅生涯將就此結束。蒙哥馬利發了一份電報向艾森豪威爾表達悔意:“我了解在這段困難的日子裏,你要為許多事情操心。我坦誠向你表達了我的觀點,因為我覺得你會喜歡我這麽做。我確信有許多因素具有我無法理解的意義。不論你的決定是什麽,你可以百分之百的放心,我會遵照執行,我知道布萊德雷也會和我一樣。”

雖然蒙哥馬利以前也曾經對艾森豪威爾作過承諾,且事後又故態復萌,但是為了同盟國的團結,艾森豪威爾還是接受了他的回應。蒙哥馬利並且說,他不會再三延遲行動,而會加快他的部隊向北進攻的速度。

但事情並未就此告一段落。蒙哥馬利在某次記者會中,本來應該借機修補他和艾森豪威爾之間的不和,但他卻給了大家一種印象,即德軍對阿登高地發動攻勢時,是他的領導以及英軍的英勇作戰,才得以扭轉盟軍的敗局。這種說法非常可惡,完全不符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