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8章 對唐國開戰

這一年以來,大安國朝廷上下和計劃中的六個軍團一直在緊張備戰,而隨著對唐國開戰的時間臨近,大安國朝廷上下,軍中內外,文武官員無不熱血沸騰。

沒辦法,唐國是統一天下的最後一塊版圖了,而且打下唐國的意義與打下高句麗完全不同。

不止因為唐國本身是華夏歷朝歷代的一部分,更因為唐國占領了關中這個龍興之地,更是占領了目前為止歷朝歷代立都最多的長安和洛陽這兩個京都之地。

要知道南京、北京、開封等古都都是在唐朝之後才被後面的朝代立為京都的。

而在這之前西周的周文王已經在長安城所在建豐京,將臣民從岐山周原遷於此。

武王滅商建立周王朝後,仍然是以豐京為都。

秦都城鹹陽,阿房宮大部分面積其實也在長安境內。

劉邦在長安建立西漢王朝,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意,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

新朝始建國元年,王莽稱帝,曾改都城長安為“常安”。

隋開皇二年,隋文帝頒令在漢長安城東南的今長安城址營建新都大興城。

再看洛陽,夏朝初年,禹劃九州,河洛屬古豫州地。洛陽便是夏王朝立國和活動的中心地域。

商朝建立。商湯建都西亳,其實就是洛陽之地。

西周代殷後,為控制東方地區,開始在洛陽營建國都。

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洛邑,是為東周。

漢高祖五年,劉邦建漢,初都洛陽,後遷長安。

漢光武建武元年,劉秀定都洛陽,改洛陽為雒陽。

黃初元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陽,變雒陽為洛陽。

泰始元年,西晉代魏,仍以洛陽為都。

太延二年,北魏在洛陽置洛州。

太和十八年,孝文帝遷都洛陽。

大業元年,隋煬帝遷都洛陽,在東周王城以東,漢魏故城以西十八裏處,新建洛陽城。

總之,長安城和洛陽城在當今天下人心中的地位實在是太特殊了,若將整個華夏看成是一條龍,長安城和洛陽城就是心臟。

甚至,大安國上下都清楚,揚州這地方不可能成為大安國京都的,這只是暫時的權宜之計,待攻下唐國之後,大安國必然是要遷都至長安或者洛陽的。

事實上,王君臨也是這麽認為的,揚州這地方,待的時間長了,太容易讓朝廷上下陷入奢侈糜爛生活,讓軍隊變得腐朽,消磨雄心壯志了。

而對所有武將來說,誰能夠攻下洛陽城或者長安城,便是名傳千古的大功,甚至能夠一度蓋過其他武將,成為大安國武將之首,開國第一功臣。

如今大安國文武百官中,猛將如雲,賢臣中有能力者也是濟濟一堂,有野心者更是比比皆是。

而大安國建國才兩年多,權貴已經有了三六九等之分,待統一天下之後,這等三六九等級之分在以後很多年時間中都很難再打破。

所以,對於大安國的文武百官來說,特別是對於普通將士來說,攻伐唐國是他們最後大幅度提升爵位和官位、或者獲得爵位和官位的機會。

再加上,最近朝廷上下又湧現出幾匹黑馬,等下一次國慶大典之日時,便可以獲得不低的爵位,他們的事跡激勵著一大批的年輕官員和普通將士。

比如,以一已之力潛入高句麗都城平壤城中,毒死高句麗太子、宰相和大將軍,以及一百多名守軍高層將官,讓暴熊軍團輕易攻破平壤,直接致使高句麗形勢一帆風順的安全府器藥司的副司使木皮皮。

所以,每個人都摩拳擦掌等著這一天的發生,等著王君臨下達最後出兵的旨意。

尤其是那些自恃本領不凡、有幾把刷子的人,更是早早暗自籌劃,主動向上官搶任務和獻言獻策。

總之,大安國上下求戰氛圍濃厚,一個個戰意滔天。

……

……

天祥三年,九月十一日,在國內文武百官和全軍將士眾所期待之下,大安國皇帝陛下王君臨任軍府大總管李靖為統帥,分東、西、南三路大軍,向唐國發兵。

東路大軍由秦瓊統領旋風、太原兩大軍團,共十萬人。兩大軍團從各自駐地出發,於九月十四日在關中東大門潼關前集結,對潼關發起攻擊。

西路大軍由徐世績統領瓦崗軍團和上官虎的西部軍團十萬人兵分兩路,九月十五日上官虎統領五萬精兵從隴關發兵,對唐國西大門黑風關城發起攻擊,同一時間徐世績帶領瓦崗軍團五萬人馬從漢中出發,穿過秦嶺山路,對陳倉一帶發起攻擊。

而南路大軍由李靖帶領尉遲敬德的老虎軍團和陸寒的鐵槍軍團十萬人從中原一帶直逼洛陽。

說實話,這一次,王君臨動用的人馬不算多,只有三十萬人,但其他軍團還有二十萬野戰軍團已經處於一級戰備,作為預備隊隨時可以投入戰爭,支援各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