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8章 言利

翰林院的報紙,開始是準備名為‘天下為公報’。

這當然是源自於林延潮那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也來自於‘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天下為公,其意就是天下是百姓的,此言出自於禮記,禮運大同篇,是每個讀書人必讀的文章。

但是翰林院將‘天下為公報’的名字上報通政司後,卻被打了回來。

通政司現在權力不小,禮部,翰林院,都察院三大報都歸通政司審批,所以這事他們可以百分百做主的。

而通政司給出的理由說此報名不妥,名字太誇張。

眾翰林們覺得不解,為何禮部的‘天理報’,都察院的‘皇明時報’都可以過,為何這個名字不可以過。

也有人是察覺,林延潮當初上諫時那‘天下為公疏’,這報紙叫這名字,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猜忌,所以被通政司打回去。

內閣這是保護翰林院的意思,但是卻引起了翰林們的憤慨以及憋屈。

當即身為報紙主編的蕭良有即上疏反對通政司此舉。

蕭良有的奏疏裏寫到,書有雲,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

……是以天之所視即民之所視,天之所聽即民之所聽,是以天意即民意……

蕭良有表述了對於通政司的憤慨,文章才氣橫溢,其中引述尚書‘皇天無親,惟德是輔’,而是被眾人談論。

這句話出自蔡仲之命,是周公告誡蔡仲之言,也是可以代表儒家思想的一句話。

夏朝時,天子自居天命。

夏桀對百姓說,我受命於天,就如同天上的太陽,你們說我要滅亡,就如同太陽會消失嗎?

然後老百姓卻言,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

湯滅夏,證明了天命並不可靠,夏王以天命為治統,最後仍是滅亡了。

到了商朝信巫,以人畜獻祭,商王既是巫,也是王,但最後仍為周所滅。

周滅商後,周王也懷疑自己是否能克承天命。

周以夏自居,所以也繼承了天命之說,為了解釋皇朝更替,所以才有了‘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之言。

皇天沒有親戚,只承認有德者為天子,民心沒有一直擁護哪個皇帝,只是感激給予他們恩惠的人。

故而這天子之位,惟有德者居之!

這周朝對於治統的解釋,比夏商更近了一步。

從崇拜天命,獻祭迷信到了以人為本,以德為治,尊民意為神。

當然說是這麽說,做能不能做到,就另外回事了。但孔子繼承周公道統,將此作為儒家的思想。

所以蕭良有這一封奏疏,頓時引起了滿朝官員,以及讀書人的議論。

此文文章華美,立意高遠,不少讀書人讀來不由擊節叫好,萬歷八年殿試林延潮三元及第,與他同科的進士們相較之下都顯得暗淡無光。

若非蕭良有這文章一出,眾人都不知道當年榜眼也是如此的才華出眾。

不少官員士民對於蕭良有的奏疏都是打心底支持的。

但民間也有反對的意見。

意見認為,皇天無親,惟德是輔這句話出自蔡仲之命,蔡仲之命又出自古文尚書。而古文尚書是你的同僚林延潮親自證偽的,認為是後儒的托名之作。

既然是假的,你怎麽能用來證明是周公思想呢?你這不是打林延潮臉嗎?

不改名通政司不允發表,最後經過這一番事,翰林院只能改名,將報紙更名為‘新民報’。

這句話出自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這親民二字,大學裏解釋為新民。

大學裏還引述康誥,乃服惟弘王應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盤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作為新民二字的解釋,意思是使民更新,教民向善,但也是開啟民智。不開啟民智,民眾不覺醒,民意即無法成為天意,天下為公也就無從談起。

經此改名之辱,眾翰林們都是憋著一口氣。

不過經過這一番事,也是打響了新民報的名頭。

林延潮主持下的新民報除了使民更新,教民向善外,還有一點,引起了無數腐儒的憤慨,那就是允許登載廣告。

所謂廣告,就是廣而告之的意思,任何商家都可以在新民報上登載自己的廣告,將自己的商品對老百姓廣而告之。

但是此舉真是的是太過分了,君子言義不言利啊。

好端端的一個翰林院,怎麽在林延潮的主持下,居然也開始充滿了銅臭味了?

於是新民報,也引起了一些腐儒們的堅決抵制。

不過對於林延潮而言無所謂,這些人的思想已是根深蒂固,自己的新民報就是寫得妙筆生花,也是救不了這些人,扭轉不了他們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