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8章 非林部堂不可

陳矩琢磨天子的意思,是可以聽出一些弦外之音的。

為何要重用孫承宗,表面看上去是重才惜才,其實是在三報之中有所偏頗。

眼下天子最憂心的莫過於這場遍布大半明朝疆土的大旱,滿朝大臣,地方官員為此上的奏章堆積如山,至於各自私下的議論不知多少。

因為古往今來任何大範圍的全國災情都是王朝覆滅的征兆,甚至直接令一個王朝崩潰。

元朝之亡就始於黃河泛濫上,當然另一個時空的明朝幾十年後也是亡於從陜西波及至全國的大旱。

於此三報各有不同。

皇明時報略微提了幾句,但幾位官員都是呼籲天子不要繼續不朝了,同時早日冊立儲君以定民心。同時罵幾句申時行認為他結黨營私,以及沒有盡力對天子規勸。

而天理報則不同,他們可謂極用心於這一次饑荒。故而舉出不少孝行義舉來。

甚至還列舉順天府一名管理倉糧的官員,寧可自己餓死,也沒有貪汙了倉糧一毫,如此官員可謂清官廉吏,為了此事天理報還很是贊揚了一番,地方官府還為他立碑。

其余就是褒獎君子固窮,貶低小人窮斯濫矣。讓百姓安心等待朝廷處置,不要造反。

天子看了初時很欣慰,但後來令東廠的人暗察了一下真相,才知道這官員不是餓死的,而是因為其他病病死的,但被管糧的官員修飾了一番報了上去見於報上。

唯獨是新民報看似沒有當什麽教化的作用,但是不自覺中在連續幾刊中普及了如何備荒,說來這新民報才是真正地在經世致用。

想到這裏,陳矩見報頭這新民報三個朱字印入眼中。

《書·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如何使民更新,如何教民向善,陳矩從林延潮辦報,辦學院,立學說中窺到了一絲端倪。

此刻陳矩心底問道,林三元你究竟要的是什麽?

而此刻張誠拿著福建巡撫的奏章到內閣傳旨。

現在內閣之中三輔王錫爵正在生病,閉門調理了半個月。

所以內閣依舊是三個內閣大學士當家做主的局面,首輔申時行,次輔許國,以及原先四輔王家屏。

王家屏守制期滿後回朝即從吏部左侍郎銜升為了禮部尚書銜。

從萬歷十二年十二月從吏部左侍郎任東閣大學士,再到萬歷十七年三月(歷史上是萬歷十六年十二月)升為禮部尚書,王家屏用了四年多功夫,他也擺脫了打雜的局面,在內閣之中也有了話語權。

現在內閣的申時行值房裏,申時行正帶著眼鏡看奏章,許國反剪著手正在踱步,同時眉頭緊皺,至於王家屏正在喝茶,身邊還有一個小罐子裏面是六必居的醬瓜。

王家屏平日辦公時,常喜歡拿著小點心嚼個不停,這也是他多年的習慣。在內閣,翰林院裏與他共事多年的官員也都習以為常了。

半晌後,申時行放下公文道:“福建巡撫趙參魯上奏言倭國欲聯合朝鮮興兵進犯,此事聖上要我等立即拿出一個方略來,現在張誠就在值房外候著,兩位怎麽看此事?”

許國停下腳步道:“此事奇怪了,忠伯,這兵部的咨文可有提及倭國?”

王家屏搖了搖頭道:“兵部咨文一點也沒提及,倒是有說青海火落赤部近來有所異動。”

許國道:“火落赤部懷不臣之心,之前吞並不少部落,這些部落不少都忠於本朝,兵部,都察院不少官員都向朝廷示警,言這藩籬漸少,青海之地遲早必生大患,要我們早做準備,防患於未然。”

王家屏道:“說得倒是輕巧,各個將‘言之不預’的話放在前頭,放著自己有先見之明,但去年的大旱,整個西北都現在都沒緩過來,又兼國庫空虛,今年的邊餉著落在何處都不知道。不是我等沒有先見之明,但為今之計你叫我們如何防患未然?”

申時行道:“兩位,這國庫空虛不是一日兩日的事,而這青海的事暫且不提,咱們還是著眼於當前。”

“應對之策?”許國坐在了王家屏身旁喝了口茶道,“福建巡撫上奏言倭國欲聯合朝鮮興兵進犯,消息是從琉球那傳到的福建來的,而且福建又向來是朝廷備倭的第一線,此事怎麽福建巡撫事先沒有一個確切的消息,反而是道聽途說而來。”

王家屏道:“既是道聽途說,到底是倭國與朝鮮勾結?還是離間之策,一時也難以決斷。”

許國也道:“我以為朝鮮勾結倭國興兵此事不太可信,朝鮮也是禮儀之國,世受本朝國恩,其光海君還以血書向本朝示警,怎會幹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

王家屏忽然道:“對了,這出使倭國的使節,當初是沈歸德在禮部時的主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