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我為上國大夫也(第2/3頁)

“這……”

只要換位思考一下,從吳人的角度去看,就會發現,這事情很復雜。

要說李解是叛逆,沒錯,是叛逆。

但是對吳威王勾陳曾經的老臣子們而言,尤其是那些出身低微的下級軍官們而言,李解是叛逆,但叛的是大吳,並沒有背叛先王。

至於姑蘇的軍頭、世家,想法更是純粹,他們的確看不起李解,但他們更看不起現在的吳王姬虒啊。

毛頭孩子憑什麽對他們指手畫腳?還故意放任太叔卯拉攏打壓老臣子?這是想幹什麽?這是想造反啊!

至於具區氏之流等老牌大兵,與其說他們是忠於吳國,倒不如說忠於吳威王勾陳。

現在,吳國實際上最能打的名將,就是掛十二國將印,又受封於天子的漢子李解。

再加上種種無法求證的傳說,《威王遺書》到底存在不存在,他們其實也說不好。

因為從兵法上來解釋年輕時候先王的戰績,根本不好說,總覺得就是胡亂操作一把,然後大家一擁而上玩命,結果莫名其妙就贏了。

一次是這樣,還能接受,次次是這樣,就不得不讓行伍之人懷疑人生。

尤其是最後一戰,滅亡越國的那一通操作,根本讓人看不懂。

可偏偏,越國就是真的被滅了。

於是越發地尊敬,也就越發地不敢確信那個傳說,李解是不是真的就是吳威王勾陳的野種?

以前無所謂,現在很重要。

對老臣子們而言,甚至對具區澤那些出身低賤的吳國下級武士們而言,這是一種寄托,他們只會服從強者。

吳威王是強者,生前是,死後,更是。

姑蘇城中的小娃娃,那就是個屁!

“吳人北上,便是漢人。”

忽然,一人突然說了這麽一句,讓周圍的晉人,都是愣了一下,只是他馬上又說了一句更讓人驚愕的話,“晉人,如中行雲,倘若南下,亦是漢人。”

“中行雲、魏羽、胥飛……皆是晉中賢才,如今卻是晉才漢用。”

“江陰會館有一道傳言,不知二三子以為如何?”

“可是淮中秀才過三關而入楚地治政?”

“秀才?”

“淮中城應試成功者,為陰鄉夫人贊為‘才之秀者’,故曰‘秀才’。”

“說起來,某最佩服漢子之處,便是陰鄉夫人至今,仍是坐堂正妻。”

“哈哈哈哈……”

有人聽了頓時笑道,“倘若絳城失意之輩,只怕早就交易妻子,以求上進。兩相比較,某亦是佩服漢子。”

“時人雖有人言漢子乃‘色中鬼神’,如今看來,亦只是好色而已。若論品性,反是上上。”

聊著聊著,晉人們的話題,逐漸就歪到了魏氏女良人在淮中城能不能發揮作用,和衛國公主相比,會不會差了一點意思。

正當晉國老鄉們正要開黃腔的時候,卻聽外頭傳來了極大的動靜。

還沒等他們出去,就有人沖了進來大叫:“二三子!漢國派出使者,使者就在洛南!”

“使者?”

“此時?”

“莫非是朝貢?!”

“絕無可能!伐楚一事,如今已有結果。趙太後復歸郢都,至於楚王,幽禁於渚宮之內。倘若是朝貢,楚王必定隨行。”

“言之有理……”

如果真的是朝貢,楚王不可能不被帶上。

倘若楚王熊生被帶著北上,那消息就不會僅僅是漢國派出使者。

除了要盯著關西戰事,晉人還要密切關注南方的權力更叠,現在的是漢子國最強,吳楚兩國都是不行了。

唯一拿得出手的,原本應該是越國、宋國,可是越國被滅,遲遲無法復國。

即便越王宗桑還活著,但出不去姑蘇城,越國的反抗力量,就是一盤散沙。

吳國是散裝的吳國,互相之間的地方山頭越來越多,但越國也好不到哪裏去。

此時能威脅到漢子國的諸侯,少得可憐。

“走!出去看看!”

“同去同去。”

晉國人出去圍觀,也是打探一下消息。

很快,就看到了馬隊緩緩地前來。

隊伍非常的長,除了馬隊之外,還有各種毛色的騾子。

這些騾子身上,都有騎著的持矛武士。

至於車隊,數量少了一些,但只看車隊、馬隊、騾隊,漢子國的大牲口種類數量,就是相當的可觀。

尤其是騾子,很明顯要比馬匹的氣力穩得多。

“聽聞這是‘鹿蜀’配種,吃豆甚少,是淮中城人和牲畜養殖中心所產。”

“去年曾前往淮中城,彼處長官沙瓜,便是養育‘鹿蜀’之能手。”

“淮中稱‘鹿蜀’為驢,左馬右戶。”

“那此物又如何稱呼?”

“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