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百聞不如一見(第2/3頁)

聽說之所以叫金城,是因為西方屬金,且希望邊境固若金湯,如今看來,還真像極了一口在柴火上的湯釜啊,羌人就是底下的柴。

他迫切了解羌人的一切,隨時讓董通國待在身邊,問這問那。

不過在跟在任弘身為作為“護羌校尉從事”的少年辛慶忌看來,這些對話十分無聊。

……

辛慶忌久慕西安侯之名,聽說他來做了護羌校尉,便懇求父親讓自己隨其北上令居縣,辛武賢居然答應了——他雖然相信了任弘願助他推進戰事的承諾,但還是多了個心眼,派親兒子來跟著任弘。

護羌校尉手下除了長史、司馬由朝廷任命外,還可以自行征辟從事隨員,兒子年紀不小了,很快就要步入仕途去長安為郎,也順便讓他跟著任弘歷練一番混點資歷功績,不虧。

辛慶忌不知其中緣由,只是出於少年郎對偶像的仰慕,不過同行數日,光環消散,讓辛慶忌失望的是,一路上,西安侯並未表現出不俗之處,哪怕休息時,不是在翻閱簡牘,就是同董長史聊些無趣的事:

“這群煎鞏羌人是要去冬場麽?”

董通國知無不言:“羌人的習俗是,每年冬天會回到河谷,聚集在一起過冬,住在簡單的草木搭蓋的屋子或廬落裏,燃燒羊糞和木柴以取暖。”

“因為冬天是最容易發生劫掠的時候,鄰近的部落若沒積蓄足夠的糧食和牧草,便會搶掠鄰居,即便同一種類部族,也可能發生戰爭。”

“羌人在背風的冬場待到三月份,草開始長時,就燒一燒地,種下莊稼……”

“種的是大麥,小麥?”

“小麥。”

“羌中天寒,宿麥活不了,只能種春麥吧。”

“確實如此。”

和後世生活在這裏的藏族還是有區別的,因為這一帶海拔不夠高,靠東的羌人一般不養牦牛,種的不是青稞,連油菜花都沒有,七八月間,少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日後西部和南方隨處可見的油菜花也是外來物種,稱之為胡菜或者蕓薹(tái),任弘在白鹿原有種,但不太適應那邊的氣候,產量一般,只能吃葉子榨不出油。倒是可以在湟中試種,讓這個在朝廷許多人眼裏的“無用之地”多一種經濟作物。

但前提是要解決此間大患。

任弘如此想著,卻見坐在他們旁邊的辛慶忌打起了哈欠,便笑道:“子真莫不是覺得,我盡問些小事?”

“下吏不敢。”辛慶忌嘴上說不,眼睛裏卻就是這意思。

“這可不是小事。”任弘笑了起來,讓董通國退下後,對辛慶忌道:“子真可學過兵法了?”

這是辛慶忌的長項,他驕傲地說道:“在狄道老家時就在學,不論是齊孫子還是吳孫子,我都已爛熟於心。”

“那你肯定知道兵法上這樣一句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任弘道:“從董長史處,吾等知道了羌人雖然務農,但十分粗放,麥子播下種後便任其生長。四月份,大部落開始分散成單家獨戶,帶著廬落,趕著牛羊到各處放牧追逐水草。一般是沿著河谷往山上走,走到八九月份抵達半山腰,便再回到河谷,如此循環往復……子真,按照這些訊息,若要你襲擊反叛的羌部,該挑什麽時候?”

辛慶忌想了想:“夏天?夏天時羌人分散,出兵容易各個擊破。”

任弘卻道:“夏季用兵,輕騎山間剿殺,看上去是容易得手,但羌人往林子河谷裏一鉆,吾等卻拿他們沒辦法,反而使其驚覺。若想一網打盡,就選在秋冬,其聚集在背風山谷裏聚族互保的時候動手,還能順便捕獲大批牛羊,使兵不空出。”

他笑道:“還有更狠的,羌人不是撒了種子就不管麽?那便派人搶先割麥,因糧於敵,或者一把火燒了,如此便能使其冬日裏陷入饑荒,要麽相互劫掠,要麽乖乖投降歸順。”

看著辛慶忌恍然的神情,任弘道:

“你還覺得了解這些‘小事’沒用麽?”

辛慶忌面露欣喜:“如此說來,西安侯問這些時,已經在籌劃對先零羌用兵之事了?”

“噓。”

任弘示意他小聲些:“此乃機密,要瞞著太守暗暗去做,只有你,我,還有汝父親知曉,其余人等萬可不能泄露。”

辛慶忌頷首,將這當成了大秘密,而當兩個人有了同一個秘密後,便會更加親近。

他壓低聲音,問出了自己的疑惑:“那西安侯此去令居,又是為了何事?”

令居縣是護羌校尉府所在地,任弘手下唯一的武裝,兩名校尉司馬帶著的兩百親隨騎從就駐紮在那。

這點人馬,浩星賜和辛武賢當然看不上,可任弘現在想在雞蛋上跳舞,也得有本錢,當然得去裝進口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