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吞金獸

元霆元年,八月十一日午後,霍光在尚書台忙碌公務,劉賀還在溫室殿宿醉酣睡,田延年則“巡視”完了下杜附近的倉稟,返回長安。

戰爭期間,長安的大司農府永遠是繁忙的。

作為大漢的財政部,漢初承秦制仍名“治粟內史”,景帝時更名為大農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農,領天下錢谷,以供國之常用。

大司農屬官有太倉、均輸、平準、都內、籍田五令丞。鹽、鐵市兩長丞。加上郡國諸倉、農監、都水六十五官長丞皆屬焉,而其中極為重要的,便是主管國庫錢貨的都內令。

如今的都內令名曰“尹翁歸”,他乃是霍光老家河東郡人,幼年喪父,依靠叔父過活,成年後做了小小獄吏,通曉文法,又練得一手好劍術。

當時大將軍霍光掌握朝政,他的諸霍親戚住在平陽,奴客仗勢妄為,經常攜帶著刀兵在街上欺男霸女,官吏不能禁,也不敢禁。唯獨尹翁歸當了市吏後法治嚴明,用上了酷吏手段,管得這些奴仆老老實實,他公廉不受賄賂,百賈畏之。

也因此而嶄露頭角,被時任河東太守的田延年賞識,哪怕尹翁歸為人傲慢,田延年也信之用之,一路提拔,從卒史到汾南督郵,汾南大治。

田延年又舉薦他為西河郡農都尉,負責邊塞屯田事宜,如今與匈奴開戰,錢貨糧秣開銷極大,需要有清廉能幹的人統籌,調尹翁歸入京師,做了都內令。

“我過去管的錢以百萬、千萬計,如今卻是萬萬啊。”

翻著簡牘薄冊,尹翁歸感到自己責任很重。

都內令最重要的職責便是保管大司農每年收入,量入為出,做好預算規劃。

收入大頭是稅收、鹽鐵、均輸貢物、公田租賃等,每年大概是四十萬萬左右,藏於都內,此外水衡都尉還能創造二十五萬萬錢的利潤,也可以作為公家之用。至於少府錢十八萬萬左右,就是用於皇室,只有緊急之時才會用來救大司農之急。

滿打滿算,除去各郡自留用來修橋鋪路開渠的費用,一年中央能得到六十五萬萬的收入,吏俸就要花掉20萬萬,剩下大多作為軍費。

戍卒和郡兵的口糧,可以靠農都尉屯田和地方財政解決,已經實現了自給自足,雖然漢軍大多自備衣裳,但也得時不時發點,每年花費4萬萬錢。

大胃口的馬匹就全得靠都內源源不斷補貼了,大漢各牧苑36萬匹戰馬,馬匹一月之食,士卒一年之用,加上西北邊地冬季漫長,茭草不夠,還是得吃糧食,外加養馬官奴婢的俸祿,一年要花20萬萬左右的養馬錢!

此外還有數量龐大的甲兵車船要修治,尤其是作為消耗品的箭矢車船,每年就要花銷6萬萬錢左右,好讓各地武庫充實。

一眨眼,國庫就花得只剩下十五萬萬錢了,這些錢會被存在都內倉中。賑災、修河堤、築長城、興障塞全得靠它。孝昭十三年承平,雖然也有幾場戰爭,但規模不大,都內攢下了大約一百萬萬錢,多少有點文景時“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的感覺了。

然而隨著大漢重新開拓西域,加上元霆元年的兩場仗,一口氣將這十余年積蓄全砸了出去!

戰爭啊,就是一頭面目可憎的四腳吞金獸。

“兵法說興師十萬,日費千金,我看遠遠不止。”來長安幾個月,尹翁歸都開始落頭發了。

平西羌時,每天軍費開銷大概就一千萬,打了三個多月,10萬萬錢砸出去了,加上戰後賞賜士卒,安葬撫恤費用,共耗費14萬萬錢。

五將軍征匈奴就更了不得了,作戰十六萬騎,牲畜二十余萬頭,花銷是驚人的,馬匹和甲兵有平日的積累,但還得準備冬衣,征發數十萬民夫,在千裏距離上轉運糧食。

從七月到現在,短短一個月功夫,花銷已超過了平羌,達到了15萬萬錢!若是戰爭持續到開春,都內庫中近百萬錢將全部打空!

看著越來越少的國庫,尹翁歸十分犯愁,若到時候大司農和水衡都尉錢盡,就只能以少府禁錢續之了。

還得警惕那些乘著戰爭上下其手,從中取利的官吏,開戰以來,各郡已經出現了許多貪汙的糧官小吏,這些人永遠殺不完。

幸虧有一件事讓尹翁歸多少有點安慰,那便是他偷偷查驗都內近幾年來賬目後,至少在賬面上,確實沒找到漏洞。

但賬面是不能盡信的,尹翁歸又留心大司農發往前線的軍糧器械,起碼出長安時都足量,貪也是下面的碩鼠,源頭依然清澈。

而去大司農田延年府邸拜訪時,他發現田延年日子遠不如外表那般光鮮,袖口內襯甚至縫著補丁,田家的孩子也是錦繡在外,陋衣在內。

“那些市坊間商賈傳聞大司農貪婪,多半是誹謗,他依然如做河東太守時一般清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