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白雪歌送傅都護歸京

本始元年十月底,天氣已十分寒冷,敦煌郡效谷縣懸泉置,置嗇夫徐奉德聽到在望樓上眺望的置卒叫嚷,說東邊又來了一支隊伍。

他離開了火塘邊,也一瘸一拐上去瞅了一眼,立刻判斷出了來者的身份。

“是刑徒遠徙之人。”

扶他上來的鬥食小吏剛到懸泉置幾天,詫異道:“彼輩尚在數裏外,置嗇夫怎知就是刑徒?”

徐奉德嫌棄地瞥了他一眼:“西安侯當年做小吏時,就不會問我這種蠢話。”

他點著遠處道:“途經懸泉置去西邊的,無非這麽幾種人,驛騎、使者、軍隊戍卒、商賈和遠遷刑徒。”

“驛騎都是縱馬獨行,使者則是乘車,車蓋豎得老高,還有旌旗,生怕別人不知道;軍隊和屯田卒動輒數百上千人,隔著十裏就能望見大隊行進踩出來的揚塵;商賈的隊伍裏則多有駱駝,因為要攜帶大批貨物,你聽到駝鈴響了麽?”

鬥食搖了搖頭,徐奉德道:“那便只可能是刑徒遠遷之人了,走得還極慢,沒有軺車高蓋,人數也少,不是成批的刑徒,而是單獨被遷徙的官吏啊,看來朝中又有人倒黴了。”

為何要說又呢?去年不是還有一大批賢良文學被遠放西域麽,路過懸泉置時好多人都走得快變形了,但稀奇的是沒人反悔,反而帶著種殉道者的必死之心繼續前行,這讓徐奉德有些佩服。

等來者抵達懸泉置後,果然是幾個吏卒,押著一戶人家,為首的是個五十多歲的中年人,面白長須,形容憔悴,說話溫和,儀態有禮,看得出來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

徐奉德看出眾人又渴又餓,讓人端水上來,與押送的吏卒寒暄兩句後,又對那中年人拱手:“敢問如何稱呼?”

中年人連忙還禮:“黃霸,字次公,淮陽郡陽夏人也。”

很明顯的中原口音,徐奉德頷首:“原來是黃公啊!”

反正他沒聽過。

“黃君過去是當官的罷?這是犯了何事遠徙?”徐奉德見他是舉家流放,不僅有老妻還有兒孫。

黃霸苦笑:“大罪,不提也罷,不提也罷。”

於是徐奉德改向押送的吏卒打聽,吏卒早就聽說懸泉置是西安侯起家的地方,飯菜還好,想多吃條魚,簡直是有問必答。

“徐嗇夫,那黃次公官可不小,丞相長史!只可惜他剛當了一個月,就犯了大罪,非議詔書,毀先帝!”

嘶,這罪名果然很大。

原來在八月初時,劉病已從善如流,按照任弘的提議,下詔頌揚漢武帝,詔曰:

“朕以眇身奉承祖宗,夙夜惟念孝武皇帝躬履仁義,選明將,討不服,匈奴遠遁,平氐、羌、昆明、南越,百蠻鄉風,款塞來享;建太學,修郊祀,定正朔,協音律;封泰山,塞宣房,符瑞應,寶鼎出,白麟獲。功德茂盛,不能盡宣,而廟樂未稱,其議奏。”

大將軍霍光遵武帝法度,以刑罰痛繩諸侯,又欲開西域伐匈奴,肯定孝武之政便是肯定他,也樂見其成,群臣遂議廟號,定為“世宗”,不但在長安立廟,還要在孝武生前巡視過的幾十個郡也立廟世代祭祀。

群臣莫不贊成,可偏偏有人唱了反調,便是這黃霸。

他極力反對,以為武帝對百姓沒有恩澤,不能另立廟樂,氣得他上司,丞相蔡義帶頭聲討,給黃霸定了重罪下獄。

“最後被廷尉定了個大逆不道,本來要處死夷三族的,天子開恩赦免,改成全家流放樓蘭。”

“放於樓蘭啊,真遠。”徐奉德搖了搖頭,看了眼和他年紀差不多的黃霸,此人倒夜沒有自怨自艾,其妻向置吏借了針和線,默默縫補衣襟上的破洞,而黃霸則將兒孫們召到身邊,從行囊裏拿出一卷書,竟是在教他們《論語》。

徐奉德見此情形,讓鬥食給黃家準備飯食時,按照戍卒的標準而非刑徒,再給年紀小的孩子加條鹹魚。

鬥食不解:“吃幹飯下豆豉即可,為何要加魚?”

徐奉德瞪了他一眼:“不管犯了何罪,能活著來到這的便不容易,與人善,與己善,哪怕他有罪,那些幼孩何辜?”

就比如說,少時流放敦煌,吃他雞腿長大的那小家夥,如今不也成了安西將軍、西域大都護麽?

上個月初任弘西攜妻子西去赴任,路過懸泉置,特地來拜見徐奉德,郡守郡尉全跑來謁見,讓他倍有面子。

不過雖得了任弘謝禮贈錢,足夠他在長安買個大宅子的錢,徐奉德答應讓子女去享福,他自己還是願意留在敦煌做置嗇夫。

只是今年督郵撥給懸泉置的錢,比過去更多了,這讓他能夠將周圍的路面好好修修,又募集人力,在貳師泉挖井渠,使之能流到置所來,不用再走老遠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