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大司馬大將軍(第3/4頁)

只是等他回到自己家中後,卻又伸手進衣裳裏,摸了流了一身的汗,回頭望向霍府方向,又是敬佩又是忌憚,無奈地道了一句:

“大將軍,你今日恐怕不止是要托付滅胡之事,也想要借我的名望來用吧?臨死前順水推舟,將我捧得高高的。此陽謀也,一來消解皇帝對霍氏之疑,二來讓我集天下之榮耀、嫉恨於一身,好為你霍氏擋刀啊!”

……

任弘沒猜錯,霍光確實是想將他架到火上烤,欲從任弘處借的那一物,恰恰是西安侯名震天下的功勛名望。

其實打任弘回朝那天起,霍光便有意捧高他的位置了,又是令二府及九卿百官去公車司馬門接待,中朝諸將軍於前殿階下迎之,隆其席位,不吝稱譽,兌現承諾讓他進了中朝,委以重任,與過去暗暗打壓任弘截然不同。

而在霍光自知命不久矣後,更是決定加快速度,將任弘推到高位去——其實不必他推,這是遲早的事。任弘不僅自己萬戶侯,在外有烏孫太後之助,在內廣結蘇武、趙充國、傅介子等人,麾下舊部三列侯四關內,其勢堪比當年的衛青、霍去病,十年之後,若再有滅匈奴之功,恐怕更勝之。

再加上天子與任弘是微時故交,關系莫逆,霍光百年之後,任弘加速崛起是必然。任何人,不管是他的子侄女婿,還是張安世、韓增等老臣,都無法阻止。

其實,也沒必要阻止!

孝武皇帝與衛青年輕時如此要好,到了漠北之戰前後尚且有所提防,有意讓驃騎將軍打單於主力,而衛青為偏師,最後衛青大敗單於,事後三軍上下竟無一人功賞——別拿軍法斬首說事,後來李廣利遠征大宛,損失如此慘重,事後卻大肆封賞,勛及千人,怎這時就不秉公執法了?

而皇帝與任弘如今其樂融融,經常在朝堂上眉來眼去,日後又會如何呢?霍光看不到那天了,他只知,這對霍氏來說反倒是好事。

自古受命帝王及繼體守文之君,非獨內德茂也,蓋亦有外戚之助焉。

遠的不說,高皇帝統有天下後,誅滅異姓王多得呂後力,同樣呂氏外戚也是高祖用來制衡沛縣功臣的重要力量。

到了孝文、孝景時,則又有薄、竇外戚制衡功臣,吳楚反時,竇太後從昆弟子竇嬰,任俠自喜,將兵以軍功為魏其侯,竇氏凡三人為侯。

孝武也曾一度利用母家王氏平衡竇氏,到了壯年時,又提拔衛、李,衛氏枝屬以軍功起家,五人為侯。

外戚,是皇帝用來制衡功臣最好的人選。

今上是一位英睿天子,聽說在宮中常讀申韓之論,從其收遊俠兒心、下罪己詔、立豫章王等事上,霍光也能看出他的聰慧和對權術的無師自通,只要假以時日,定是一位雄主,肯定知道朝中不可一枝獨大的道理。

故將任弘捧得越高,霍家就越安全。

到那時,霍氏便不再是掣肘皇帝的權臣,而是協助他平衡將軍強臣勢力的外戚!

雖然一朝天子一朝臣,外戚在下一朝常常會被無情拋棄,但哪怕只是一代人的富貴,也比他屍體未冷便戛然而止強啊,霍光對自己的子侄女婿們十分悲觀。

“任弘、霍氏,加上蘇武、張安世、趙充國等老臣,相互制衡,足保朝局平衡,天下安定十年,霍氏只要知足,亦能長享富貴。”

這是霍光對朝局的最後安排,讓各方勢力互相角力。

而在他的身後事中,必然有一人是核心,是他真正的“繼業者”。

但那個人,不是任弘!

本始六年三月初,渭水河邊柳樹紛紛抽芽的時節,大將軍霍光的病更重了,甚至連清醒的時候都極少,眼看時日無多,那人也終於坐不住了,破天荒地親自登門來探望。

這一次,霍光沒有像見任弘那般,強撐著身體,將交談當成了戰鬥。

而是露出真實的一面,使兩侍兒扶於榻上,帶著滿面病容相會,霍光得讓那人知道,自己真的快死了。

如此方能讓過去六年,因自己太過強勢,讓那人受的氣生的恨,統統化作悲傷和嘆息。

倒也不是作偽,霍光確實很衰弱,等待那人從府門過來的途中,居然又迷迷糊糊睡過去了會,等醒來時,只感覺有人在用布帛為自己擦拭嘴角的口水。

“大將軍?”

霍光睜開眼,迷迷糊糊間,瞧見一位身形高大的年輕帝王,著遠遊冠身著常服,那一刻還以為是見到了孝昭皇帝,心跳加速了幾拍。

一晃神,面前的人卻變成了劉詢,而霍成君則在一旁垂淚。

是天子帶著皇後親至,車駕自臨問光病。

劉詢握住了霍光久病幹枯的手,臉上皆是關切與仿徨,眼裏含著淚花,連自稱都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