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但這一切值得嗎?(第3/3頁)

皇帝只覺得自己遭到了深深的背叛,他也知道,蓋寬饒等人翹首期盼的聖人是誰。

當然不是任弘那滿心功利,對開邊和功利推波助瀾,並柔和媚上的家夥,得對朝中格局多陌生的鄉中愚民才會得出這結論啊。

儒生期盼的,是一個世上根本不存在的人物:他必須是一個道德上完美無缺的賢人,像舜一樣孝順,如堯一般尚賢,似大禹一樣一心為公三過家門不入,最好還有素王孔子的理想和學問。

如此,才能接過漢帝禪讓的冠冕,上承周朝之後真正的王統——以《春秋》當新王!然後,只要對儒生那些空泛的提議一一采納推行,全面復古,奉天法先王,以禮治國,便能達到太平世。

除此之外,一切其他方法,都是錯誤的!

武帝之後的漢儒賢良文學已經讀五經讀魔怔了,其邏輯和後世某些人挺很像:只要實現民主自由,一切社會弊病都將完美解決——若是沒解決,那是因為,你還不夠民主自由。

歷史上再過幾十年,儒生們還真等來了那個“聖人”,轟轟烈烈的改制運動最後只剩下一地雞毛。

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是無法對話的,上朝前,劉詢如往日一樣,站在銅鑒前讓奴婢為他更衣,卻總覺得鑒中臉上有一塊刺眼瑕疵,伸手去摸了幾次都抹不掉。

“扔了它。”

一向好脾氣的劉詢不耐煩了,忽然如此下令,等尚衣尚冠帶著宮婢將銅鑒擡走,換上一塊新的後,劉詢再靠近一照,果然,他臉上的瑕疵消失了。

“若是再怎麽照,臉上都有瑕疵,那恐怕不是朕的問題。”

“而是銅鑒有瑕疵!”

劉詢心情大好,戴上冠冕後,將蓋寬饒的奏疏交給中書令弘恭,語氣平常。

“下其書,使中二千石議之。”

天安三年,自孝武獨尊儒術一甲子後,大漢朝的思想界,是時候再來一場大地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