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打印(第2/3頁)

一支龐大的軍隊已經由巴克特裏亞抵達此處,主力是已練了大半年,勉強與正規軍看齊的淘玉工們。任弘留了三千人隨趙漢兒守大宛,等待零星抵達的漢人移民,其余七千盡數南下。一共三校尉,分別是馮野王、王鳳,以及任弘的長子任白。

除了漢軍外,還有兵馬眾多的仆從國軍隊,康居出了五千騎,已經分屬瑤光翕侯的碎葉川烏孫人出了五千騎。大月氏人就更積極了,他們過去每逢秋天,都要南下去次大陸那些羸弱的邦國搶掠,這種活動豈能缺席,每部出三千人,一共一萬五千。

軍隊後面還跟著一負責搞運輸的粟特商賈,騾馬駱駝趕了一長串,要幫任驃騎運戰利品。

總數近四萬的大軍聚集在開伯爾山口,漢人將士們對南方的陌生世界充滿好奇。

“這山口之南,其實就是孝武皇帝與博望侯苦苦尋找的身毒。”

任弘說的不算準確,開伯爾山口之南的印度河流域,只算次大陸的一小部分,但卻是文明的起源與膏腴之地。

負責情報工作的驃騎將軍長史文忠已經通過粟特人打探清楚了,眼下印度河流域大概分為三國。

“其北為犍陀羅,亦稱罽(jì)賓國,昔匈奴破大月氏,大月氏西君大夏,而塞王南君罽賓。自武帝始通罽賓,自以絕遠,漢兵不能至,孝昭時,其王烏頭勞數剽殺漢使,如今又收留了大月氏王。”

殺漢使啊,盡管是幾十年前的事了,但卻是妥妥的戰爭借口啊。

“其中為旁遮普,今為大夏殘部所占,百年前,大夏王見身毒弱,遂南下擊之,然其將叛亂,斷山口歸路。大夏王遂都於犍陀羅、旁遮普,曾有彌蘭王者崇敬浮屠,然自大月氏南下,塞人亦南走,據犍陀羅建罽賓,南大夏(印度-希臘王國)遂殘破分裂,無大君長,城邑往往置小長,民弱畏戰,臣屬於罽賓與烏戈山離國。”

而在印度河下遊,則是後世的巴基斯坦信德地區,如今有一個叫“烏戈山離”的國家。

“其南為信德,亦號烏戈山離國,乃是塞人所建。數十年前塞人一支入寇安息,為蘇林氏所敗,遂置俘虜於邊疆。後塞人恨其地苦寒,又南徙入信德,據此立國。烏戈山離王號‘岡多法勒’,自以為祖上乃安息人,與蘇林氏有姻親,貢於安息王,為其臣屬。自玉門、陽關出南道,歷鄯善而南行,至烏弋山離,南道極矣。”

烏戈山離就是所謂的“印度-帕提亞王國”,那兒被漢人認為是絲綢之路南道的終點。

任弘告訴眾人一個好消息:“前年從合浦郡徐聞港出發的幾艘船,天安三年冬時就抵達了烏戈山離國,找到了身毒河入海口,還在烏戈山離的海港停泊。去年春夏返回,三艘船沉了一艘,但仍有兩艘回到徐聞港,帶回了身毒特產棉布等。”

“再過幾個月,第二批船隊會出發,這次是五艘更大的船!”

任弘掃視眾人,勉勵他們:“若能取了罽賓、大夏諸邦與烏戈山離國,打通身毒河直至海港,往後吾等與中原往來,就不再只有陸路了!”

這消息是振奮人心的,絲路遙遠,來回就得兩年,海路雖然要等待季風,但將航線摸熟後,效率會比陸路高很多,也是任弘非得南下的最重要理由。

任弘將引導海上與陸路絲綢之路在印度河三角洲交匯,並讓船隊繼續向西探索,直達他後半生真正的目的地:埃及!這顯然比打下整個安息帝國容易多了。

而任弘面前的開伯爾山口,歷代印度的征服者,都是通過今此地南下的,不誇張的說,這真是個豬都能飛起來的風口。

任弘隨便數了數,在他之前,有雅利安人、波斯人、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夏國的希臘人、塞人諸位馬王相繼從此地進入印度。

而歷史上在此之後的,還有月氏貴霜人、嚈噠人、突厥人、帖木兒……

蒙古人也差點進去了。

三千年間,起碼有十次被外族入侵,在印度次大陸血淚般的被入侵史中,再加上漢人也寬衣解帶進去一次,不過分吧?

一旦通過這個隘口占領印度河源頭區域的犍陀羅,居高臨下,在此之後,整個印度河流域,乃至於恒河流域,都無險可守,完全敞開在征服者面前。

而敵人也清楚這點,開伯爾山口後,罽賓王烏頭勞也帶著數萬人的軍隊陳列於此,騎馬的塞人甲騎,赤腳的身毒土兵,甚至能隱隱看到軍隊中大象的影子。是啊,進入印度後,就要把面對象兵當成日常了。

任驃騎亦讓大軍集結,一直在他軍中作為顧問和希臘翻譯的狄俄尼索斯猜測,任將軍是要演講。

狄俄尼索斯曾聽祖父說過,這也是亞歷山大大帝南下的路線,而在那場艱難的遠征後,當士兵不願繼續向前,發動兵變時,亞帝也有過一個著名的演講:從他的父親菲利普說起,對士兵們講述了征服世界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