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荷魯斯之眼

紅海並不紅,反而比外面的大洋更藍。

當然,在漢人的稱謂中,這海被稱作“狹海”,褚少孫看到兩岸陡峭壁立,接連數百裏水陸都沒有任何港口,因為各處錨地條件極差,懸崖上還有騎著駱駝纏著白巾的沙漠牧民俯看。

褚少孫聽水手說,若是沒有戰船護航,這些土著就會劃著簡陋的小船來搶劫,並將海難幸存者充當奴隸。

所以得一鼓作氣向北航行,六合四年(公元前48年)正旦這天,他們已經漸漸向海岸西方靠攏。此時風向就有些不利了,風帆落了下來,船只兩側的槳葉不斷滑動,疾速向前,直到狹海西邊,一座不大不小的港口遙遙在望。

甲板上的漢人兵卒發出了歡呼,經過一個月的艱苦航行,他們終於看到終點了。

“有些不對。”

但站在船頭的陳湯校尉卻皺起眉來,他高高舉起手,讓人吹響了預示著警備的一聲號——遠方的港口有兩艘戰船駛出,朝這邊劃來。

除了劃槳的身毒人,樂浪號上四十多名漢人兵卒都披掛好甲胄出現在甲板上,手裏的多是弩機,甚至還掀開了一直用牛皮和麻布蒙著的轎車連弩,這是漢軍在海上的殺器,當年的達坂城三姊妹已經被縮小後搬上了戰船。

遼東號亦然,這讓褚少孫有些緊張。

好在遠遠的埃及戰船舉起了一面旗幟搖晃,似是好意來引航的。

吳在漢道:“引航用小舟即可,何必用戰船,還一次兩艘?”

褚少孫猜測:“莫非是聽聞使者到來,特遣船來迎?”

吳在漢卻搖頭表示不可大意。

但那埃及戰船確實是專注於引航的,遠遠就停了,引著樂浪號、遼東號和後方的商船隊往港口裏駛去。褚少孫觀察到,其船制與遠航的商船截然不同,船身修長,船首和船尾高高翹起,能看到船頭還有巨大的撞角,包的應該是青銅,船身被塗成黑色,覆蓋著某種防水的塗料,看得出軀殼十分堅固,定是用了好木頭,可能是橡木,也可能是山毛櫸。

無數長槳從船身伸出來,數了數大概一百多根,分三列,劃動時十分整齊,如同一條巨大的蜈蚣在海上爬行。

這種船就叫三列槳戰艦,乃是托勒密埃及海軍的中堅力量,不過大的船隊在其都城,那是另一片海,位於沙漠和陸地的另一面,與紅海不相連的海。

船隊緩緩入港,褚少孫回到了甲板上,能看到港口周圍多是荒蕪的沙漠戈壁,聽說這港口叫“貝勒尼基港”,是第一代托勒密王用他妻子的名字命名的,乃是埃及去往身毒的主要錨地,每年有一百多艘商船由此出發。

褚少孫已經了解到,這希臘人和埃及的關系,就如現在漢人與身毒的關系一樣,都是外來人成了統治者。不過從亞帝和托勒密一世算起,希臘人在埃及做主已三百年,這港口因是托勒密時新建,所以建築都是希臘風格,連埃及人典型的神廟都不見一座。

他還無數次聽水手們形容過此國中人對絲綢的渴望,埃及炎熱,希臘人又喜歡將衣裳披掛在身上,薄薄的絲綢讓人感覺涼爽,再加上價格昂貴,可以顯示地位,大秦與埃及都對此物很感興趣。

而近年來,更有埃及女王親自帶貨,穿了任驃騎讓人送來的珍貴紫色絲綢袍,她簡直就是埃及貴族圈的時尚風向標,一時間,托勒密埃及對絲綢更加瘋狂。

不過據說女王對絲綢的熱衷,讓埃及本就雪上加霜的財政越發困難,托勒密埃及政局動蕩,上一代國王號稱“吹笛者”,是大秦國龐培將軍擁立的,如今埃及仍是大秦的屬邦,每年要朝貢大批糧食來還債。

但這並不妨礙貴族驕奢淫逸,過去每逢船隊從東方歸來,這港口都會擠滿穿著各式衣裳的商賈,歡呼雀躍。

可今日,港口卻不見商人,取而代之的是一群托勒密國的士兵,領頭的戴著加護鼻罩的恰爾基斯圓形盔。由於埃及炎熱的氣候,除了軍官罩著肌肉形的胸甲外,其余人他們只著布衣,身後還有一長排光著上身的埃及人弓箭手。

被士兵們簇擁在中央的,則是一位希臘人官員,他五十多歲年紀,頭頂已禿,身上是藍白相間的長袍,在兩艘漢船靠岸後,笑著迎了過來,朝下船的吳在漢遠遠行禮。

吳在漢對一旁的褚少孫道:“此乃埃及國三公之一,托勒密王的太傅,名曰狄奧多圖斯,善修辭之學,也精通多國言語。”

“遠道而來的漢使。”

狄奧多圖斯不愧是教修辭的,不用翻譯,自己就會說漢言,雖然有些磕巴,遠沒有他習得的另外幾種外語那麽流利。

他向吳在漢致以歉意:“近來紅海附近有海盜劫掠,港口附近又有奴隸暴亂,法老與女王派我帶著士兵來港口迎接,並帶漢使穿過沙漠,去亞歷山大裏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