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文明

公元前的金字塔,在陽光是真能反射金色光輝的,頂端鑲嵌的金屬吸收太陽的能量,似乎沉睡在裏面的古代法老終有一日會重返人間。

孟斐斯城以北一百裏,吉薩大金字塔下,向北行進的漢軍正在這死者之城附近駐紮休整。

劉更生正在用耿壽昌制作的高度儀測量,加上簡單的勾股定理,測這幾座金字塔的高度。

最高大的“胡夫”金字塔,他測得700漢尺。

稍小點的是“哈夫拉”金字塔,頂端覆蓋著石灰巖,塔前有獅身人面像,埃及人說這是“斯芬克斯”——任弘確認過了,鼻子還十分完整。

哪怕是最小的“門卡烏拉”金字塔,仍是座巨大的建築。

“高度已經超過了五陵,最大那座,能與秦始皇帝陵比肩。”

放下高度儀後,劉更生不得不承認這點,一旁的褚少孫連忙記錄下來,這異國的陵墓制度,也是他感興趣的部分。

不過,可別讓中原的王侯們瞧見學了去,都護府也一樣,要是有人欲效仿,任將軍回去就教他們做人。

而後褚少孫又感慨道:“埃及也不算大國,建造如此大陵,不知要耗費多少民力?又要費時幾載?”

他想起東部沙漠裏那些廢棄的采石場和巨大的梯道,又問了問這幾座陵的年代,聽聞是兩千年前,更是驚訝,又覺得埃及人似是將所有財富都用來建造神廟與陵墓,事死太過。

“內耗嚴重,驕奢淫逸,人力和智慧全投入到神廟和死事上了,所以埃及有朝代三十二世,卻終究局限於一地,未能拓展出去啊。”

任弘也在仰望這古代世界的奇觀,感慨良多。

在後世,它是一塊凝固的文明化石,沒有親代,沒有子代。政權更叠,異族入侵,文字死了,人種被替換,信仰遭到遺忘,只剩下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依然佇立在黃沙間。

任弘曾將古埃及歷史和中國歷史相比較,發現只就表面來看,實在是太像了。

獨樹一幟的文化,早期與其他文明的地理隔絕,自詡天朝上國的心態,最後是循環往復的王朝周期——從傳說中的美尼斯到托勒密,將近三千年時間,一共三十二個王朝,十個歷史時期,真是城頭變幻大王旗。

早期獨立於世外無敵手,埃及之外皆蠻夷。

曾經一度強盛的四處擴張,但很快就退了回來,還幾次陷入“南北朝”的狀態,上下埃及數次分裂。

還有沒完沒了的異族入侵,東南西北都有:駕駛戰車的西索克人,南方的努比亞人,海上民族、亞述、波斯、希臘。

打個比方,托勒密王朝就相當於埃及版的我大清,亞歷山大入關成功,他去錫瓦拜阿蒙神,得到了“拉之子”的稱號,而托勒密一世接受法老稱號,這兩位是聰明人,跟滿人皇帝拜尊孔尊儒繼續華夏天命一個套路,艷後則相當於埃及的葉赫那拉。

不過隨著漢、羅兩大列強戰艦臨門,埃及只得開口通商,割地賠款,托勒密十一、十二兩世量埃及物力,結羅馬歡心,內部起義不斷矛盾重重,很快就藥丸了。

如果說大漢現在才是文明的青年期,那埃及,在走了三千年後,已經垂垂老矣,只好歹維持了王朝世系,曾經將無數入侵者同化的文化,已漸漸落伍。

“埃及真是中國的一面鏡子啊,這趟是來對了,趕在中原像歷史上那樣,踩進馬爾塞斯陷阱,進入歷史循環前。”

任弘記得,歷史學家湯因比有一套理論,文明的“挑戰和應戰”。人類從古代到今天,都曾經面臨著外來的挑戰,智者和廣大人民一起,對挑戰做出回應,從而推動文明的輪子,讓酋邦變成國家,進一步發展壯大。

挑戰可以是天災,也可以是敵國——大漢能夠完成從高、惠到漢武的蛻變,來自匈奴的挑戰至關重要。

但若外部挑戰太過巨大,可能毀滅一個文明。挑戰若是太小,則無法激勵內部足夠的動力。按照人類的尿性,每當這時候,就要開始無窮無盡的作死了,貴族豪強兼並,腐敗從上到下滋生,文恬武嬉……

一如孟子的話:“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任弘開創的左傳一派,最近正在張敞、耿壽昌主導下,鼓搗子學文藝復興——荀子、墨子等人的著作被整理印刷傳播,加上任弘加塞的理論,算是內部的“法家拂士”。

但若沒有外部刺激的話,任弘悲觀地認為,他和劉詢死後,只需要幾代人,大漢朝照樣完蛋——既然外部沒有敵人,或者敵人足夠遠夠不成任何威脅,為什麽還要夙興夜寐呢?

這是他出走的重要原因,任弘自己做急先鋒,沖出了華夏固有的地域,不止是想讓漢人的眼界和底盤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