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0章 取之有道(第2/3頁)

……

那廂間,李牧也寫完了文章,擡頭望向眾人,正好瞧見盧儀也擱下筆,正襟危坐看著自己。

“寫完了?”李牧淡淡問道。

“寫完了。”盧儀輕笑一聲,為表遊刃有余,以及自己的想法早就與李牧不謀而合,更是說道:“本就是心中思慮之事,算是早早打了腹稿了吧。”

“拿上來,本侯拜讀一下。”李牧微一招手。

“是。”盧儀便將墨跡未幹的文章捧上大案,看到李牧也寫完了,也請求道:“不知可否也拜讀下侯爺的大作?”

“有何不可?”李牧點點頭,拿起他的文章,示意他將自己的取走。

兩人便在大案旁,一坐一立看起對方的文章來。

李牧寫文章,自然不用考慮任何人的看法。他就著‘富與貴人之欲也’入題,大大方方為個人私欲辯護,他說“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後其心乃見;若無私,則無心矣。”

他認為自私心是人的本性,並且正是自私的本性,才使人追求上進。

比如,農民正是為了追求多生產糧食,滿足自己的食欲,才努力的勞作;工商階層正是為了滿足自己私欲,才努力生產更多的產品;讀書人正是為了滿足自己升官發財的私欲,才努力的讀書。

由此,李牧直截了當地提出了‘人欲既是天理’的觀點,只有人有欲望,才能‘愛財’,取之有道還在其後,如果人連欲望都沒有,就談及不到後面的事情了。

他在文章中還說‘天盡世道以交’,將人與人之間的交換關系,也就是商業交易拔高到了合乎天理的層面。

那麽作為監管者,該如何的提倡商業活動呢?李牧給出了答案,即‘至道無為、至治無聲、至教無言’。朝廷和官府只維持國家和平與社會安定即可,對社會的經濟生活不幹涉或少幹涉。放心地讓每一個人按他自己的方式來行動的自由,那麽人們追逐財富,自由交易的天性,將建立起一個自發調節、和諧長久的社會經濟秩序來。

即‘因其政不易其俗,順其性不拂其能’,便是他理想中的‘至人之治’。充分給予每一個參與者自由抉擇的空間,這樣的商業環境,便可達到‘取之有道’的效果。就像是老子提倡的無為而治,刻意為之,反而不好。

……

李牧的文章,看的盧儀一臉懵。

他分不清是自己跑題了,還是李牧寫的跑題了。雖說大家寫策論,都是一個題目,引申出很多東西來,但是李牧引申的,也有點遠了吧。

不過,從李牧所在的角度來說,他寫這樣文章表明態度,倒也是說得過去。畢竟作為百姓,研究的是如何取之有道,而作為制定規則的人,要考慮如何給予一個取之有道的環境。

很快,盧儀便想明白了,李牧寫這樣一篇文章的目的。作為洛陽城的統治者,李牧想向所有人表明一個態度,那就是,他推崇勤勞致富,只好是合乎‘道’的致富方法,他都是支持的。並且,他不認為君子愛財是壞事,反而他認為是一件好事,把這視為奮鬥動力的來源。

這等於是給一些想要做生意,卻又顧忌臉面的人一個台階下了。同時,也無形之中提升了商人的地位,畢竟侯爺都說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那麽商人只好合乎‘道’的約束,也能做君子!

李牧這是接著一起寫文章的由頭,正本清源,奠定自己未來的執政基調啊。

盧儀回過神來,看到了桌案另一頭,早已經看完了他的文章的李牧,李牧見他回過神,道:“盧先生果然不愧是當代大儒,文章十分有見地,我的文章如何,覺得有道理嗎?先生品評品評?”

“太有道理了。”盧儀滿臉欽佩道:“侯爺高屋建瓴,一語千金啊。侯爺的名聲,必將流芳百世,萬古長存……”

“你少給本侯說這些沒用的。”李牧擺了擺手,道:“本侯寫的文章,多少有一些偏題,但也無妨,題目是給你們出的,也不是考本侯自己的。我這一篇文章,就做個序吧,如何?”

“侯爺胸襟如海,非吾等可及也。”

能讓李牧承認自己破偏了題,他的心情還是很愉快的。“這個題目好,在洛陽討論尤其恰當。也正好可以給士紳百姓指點迷津,以正人心了。”

盧儀一邊說話,一邊用余光瞥著李牧的臉色,見他露出贊許之色,又道:“不如下次雅集的時候,也以此問題,讓所有才學之士都參與進來,更能言之有物。”

李牧點點頭,道:“盧先生看問題有高度,就按你說的辦吧。”頓一頓,他又道:“刊印的事情,就在雅集之後,盧先生先選一遍,拿來給我看,我再擇定出來,由侯府出資,先刊印一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