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秋季(第2/3頁)

不過從東海商社的角度來看,這收成還是挺讓人高興的,他們前後大約投入了七十名人力在耕種上面,算下來平均每人產出了近兩千斤,按宋制接近十八石了,一石拉去即墨或者膠州大約可賣一貫,那麽算下來,每人從事種植業三個月可收入18貫,日均150錢,還是挺不錯的吧?

實際上即使以農業時代的生產力水平,只要土地足夠,沒有官府侵擾,沒有戰亂,沒有自然災害,那麽農民也是能生活得不錯的。但是很顯然,想湊齊這幾個條件可是不容易,東海商社也是運氣夠好了。

這些粟米足夠四百人吃一年,將用來支撐新的勞工。

另外,土豆和辣椒也收獲了,這些都是後世多年培育的優良品種,比此時美洲上的那些祖先要高產得多。

由於東海人精心呵護,加上土地積蓄了肥力,燒荒留下的土木灰又提供了最需要的鉀肥,土豆的產量頗讓人驚喜,居然收了一千三百多斤。

嗯,看著不少,但仔細一算又不多了。最後除了挑出一些殘次品給股東們做了一頓土豆絲解解饞,剩下的立刻開始發芽,準備再種一季。之前種這批土豆的時候已經誤了農時,所以直到寒露前後才收獲,而此時也是該種秋土豆的時候了。不過就算全種上,這些也只夠種十幾二十畝的,而且隨著土豆的種植,會慢慢感染病毒,產量逐年降低,勞工部已經開始在研究水培法,嘗試土豆脫毒了。

辣椒沒產出多少,小心收集完種子之後,拿去曬成幹辣椒,磨成辣椒粉,每次做菜只敢少加一點。

……

東山北,一處山溝,外面掛著一塊牌子“集中消毒處理所”,散發著陣陣臭味。

幾個長期勞工用布條纏住口鼻,皺著眉頭推著自由輪走出來,走到有風的地方,摘下布條狠狠吸了幾口氣。

車上是發酵好的糞土,反而沒什麽氣味了。

此處山溝長年背陰,四面擋風,潮濕陰涼,是個適合硝化細菌繁殖的好地方,東海商社在此建立了一處集硝站,半島區的日常排泄物都運送到這裏,一邊發酵一邊生產硝土。

東海人對這種集硝法只曾經聽說過,從來沒人實際做過,只是試著做一下,幾個月下來還真收集到一點硝土。

其實東海地區有不少鹽堿灘,天然就有不少硝土,連帶著即墨城的硝石價格也很便宜,這個集硝所更多的是實驗性質,為以後的硝田建設進行技術儲備。

現在來說,更大的意義是提供了一些農家肥。

面對著遠超開發能力的土地數量,勞工部農業組的二把刀專家們很豪氣地喊出了“不要精耕細作,就要刀耕火種,一年糧食一年草,來年燒灰自然肥”的口號,計劃重新開墾1500畝土地出來,把原先的熟地種上苜蓿養一年。

不過實際情況顯然不允許,現在事情多了人手少了,種植季肯定開不夠1500畝。於是只能向現實妥協,只燒荒500畝,原先的耕地撒點農家肥接著種。

……

不遠處,東山河上,天軸工坊。

工坊內有三個工位,已經初步形成了分工生產。

甲號工位上,木工組不斷把大塊木料切割成各種形狀的粗胚。

乙號工位上,機械組拿過切割好的粗胚,再精加工成所需的部件。

之前工業部的頭號任務是復制第二個水車,但是做到一半遇到農忙季,不得不先把產能讓出來生產幾套代耕架,畢竟農業才是一切基礎嘛。

旁邊的丙號工位與前兩個工位被一堵墻隔了開來,現在有幾個項目在輪流使用,前不久剛裝上磨盤磨完石灰,屋內一片狼藉。

“老大,你確定這是個好主意?”萬浩然戴著管制裝備護目鏡,罩著厚厚的口罩,看向窗外的季國風等幾人,遲疑地問。窗戶是空的沒有玻璃,沒人的時候就拿木板遮上。

他們是季國風召集起來的鋼鐵對策小組,目標是攻關最近立項的坩堝鋼項目,這項目有眾多難題需要解決,其中一項就是鼓風問題。

後世為了提供煉鋼必須的空氣,都是采用高功率機械動力鼓風的,他們顯然沒這個條件,只能盡量縮小冶煉爐的規格,同時增大鼓風機的尺寸。為此,他們喪心病狂地找到一棵空樹幹,把內部修整後整個做成一個巨大的風箱,還設計了一套曲軸-連杆機構接駁到了天軸上,風力非常強勁。

今天輪到鋼鐵組使用丙號工位,但之前屋子裏留下的石灰非常煩人,於是季國風提出了一個異想天開簡單粗暴的想法:直接把風通到丙號工位裏,把房間裏的石灰都吹走。組員們紛紛叫好,其中萬浩然叫得最大聲,所以就由他來操作離合器了。

“上吧,找東西按住離合,然後立刻跑出來。”季國風鼓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