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山東的世侯們(第3/3頁)

後來嚴實隨張林投降了南宋,之後四處擴張地盤,成為一方軍閥。

再後來,金朝過來討伐,嚴實抵擋不住,向南宋求援,南宋不理他,沒辦法他只能投降了蒙古人。

投降蒙古之後,嚴家軍的戰鬥力驟然提升了一截,之後跟著蒙軍四處征戰,立功不少,嚴實被蒙古人封為東平府萬戶。

東平府位於泰山西南,梁山泊旁邊,後世的濟寧附近,本來是山東最富裕的地區之一,著名的魚米之鄉和絲織品生產基地。不過被蒙古人劫掠之後慘淡不少,大量農田荒廢,大量人民被擄掠為奴。嚴家在東平府恢復生產,解放奴隸,最終重新恢復了東平的繁華。

嚴實去世後,位子傳給長子嚴忠濟,也就是現在的嚴家主事。嚴家後來參與了鎮壓李璮,不過李璮之亂後,忽必烈開始削藩,不斷減少世侯的權力,即使嚴家出過力,也被他不斷折騰,最終衰落下去。”

“然後是濟南的張家,張家起於張榮。張榮起家過程與嚴實相似,都是在金末起兵,割據一方自保,不劫掠而是維護秩序。

不過張榮比較有節操些,他占據了濟南府和周圍一片領地,卻不輕易投靠某個勢力,一旦金朝或蒙古來討伐,就堅壁清野上山打遊擊。

直到後來,嚴實和周圍的勢力都投靠了蒙古,張榮孤立無援,只能也投降了蒙古。投降之後,成吉思汗特意召見了他,問他為什麽敢屢屢對抗蒙古大軍,張榮此時還特別嘴硬,說‘要不是山東其他部分都被你占了,我還想接著抵抗呢。’

這成吉思汗果然是一代天驕,聽了不但不生氣,反而很欣賞他,加了他一個什麽大夫,還有山東行尚書省、兼兵馬都元帥、濟南知府什麽的。張榮或許是以為終於遇到真命天子了,從此對蒙古人忠心耿耿,不斷隨蒙古人征戰,屢立戰功。

張榮生了一堆兒子,很多都是宋末元初鼎鼎大名的人物,比如張邦昌、張邦彥、張邦憲等等。也就在這幾年吧,張榮差不多六十歲了,就申請退休,把位子傳給了長子張邦傑,張邦傑早死,又傳給了孫子張宏。

李璮反叛前,與多個世侯暗通款曲,但談到張榮這邊的時候,張榮根本不理他,連送過來的馬蹄金都不收,還將李璮意欲謀反的事情報告給了忽必烈。所以李璮起事之後,第一個就朝張家下手,攻占了他的老巢濟南,屠掉了張家不少族人,只有張榮帶著孫子張宏倉皇逃出來。

此後張榮賣力組織圍攻李璮,拿出私財犒勞各方軍隊。李璮之亂後,張榮又是第一個奏請忽必烈削藩,並且很有覺悟地申請從自家削起。

……這張榮,我不知道該如何評價他。按後世的看法,他是個鐵杆漢奸,但按傳統儒家史觀,他可是個大忠臣,大能臣。他未曾受過金、宋的恩典,對蒙元算是從一而終、不仕二主,忠心耿耿,還主動為君分憂,所以算是人臣的典範;他上馬能掌軍,屢立戰功,下馬能治民,濟南府在他的管理下欣欣向榮,在中央的考核中屢次居於全國首位,又是一等一的能臣。

唉,人是復雜的啊。”

總之,目前山東地區就是由這三家世侯分治著,東海商社日後無論要采取什麽策略,都免不了與他們的勢力接觸,因此必須盡可能地了解他們的信息才成。

現在文化部結合後世歷史知識和當下從即墨城打聽來的消息,對他們有了一個大而化之的描述,可以說走在了高起點上。但對於細節了解得還很不充分,這就需要去實地考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