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歷史性的會面(第2/3頁)

這裏有一點不好的地方。雖說現在民間已經流行坐在椅凳上、用高腳桌吃飯了,但皇家的賜宴,按照的仍然是漢唐禮節……

幾個侍女搬了兩張小矮桌和兩個蒲團過來,請三個東海人入席。他們無奈地相互看看,對著小矮桌,跪在蒲團上,然後大腿壓在了小腿上——也就是傳統的“長坐”姿勢了。

侍女們又給三人一人端來一杯茶,他們雖然難受地要死,但仍然一本正經地長坐著,然後向趙昀的方向一躬身,表示感謝賜宴。

等到三人喝了第一口茶,趙昀又問道:“東海國,可有國主?姓甚名誰?”

郭陽一聽,坐直了身子,中氣十足地回答道:“回官家。我東海先祖皆為膠東逃難之人,由百家之姓同舟共濟組成,原無官吏貴人。後來,船隊漂流外洋、不知所蹤之時,有一王姓綱首,夢有所感,率眾人往東南方去,果然遇到一大島。至此先祖方得生路,在島上繁衍生息,眾人皆服王綱首,奉其為主,協調島上事務。如今東海之制,以王姓世代傳承為主,另有百姓推選七賢輔佐,政制不如中原齊備,但統率數千民眾,也足夠了。”

這也是文化部發明的歷史。管委會推選制度在現在也不是沒有類似的雛形,但是用於治國,還是太過驚悚。而且這樣的制度會讓朝廷產生疑慮,我若與你交往,你們沒個長遠的話事人,朝令夕改怎麽辦?因此只好生造了個‘王’出來,反正這王遠在威夷島,只是個虛擬的象征罷了。如果朝廷硬要見王族的話,東海本土那邊也準備好了,找了一個當初學表演系後來做了不入流小演員的股東出來,由他扮演王家後人。

趙昀見得多了,波瀾不驚的樣子。其實這事已經在以前的奏章中說了,郭陽只是詳細敘述了一遍而已。裏面還講到東海人久居海外思念故土,派遣五百男女乘船泛海返回中土,途中遇上風暴折損大半,最後只到了一艘船,不得已只能在即墨縣掙紮求生,最後被軍閥覬覦雲雲。

趙昀略一點頭,追問道:“你說的那個大島,便是威夷島了?”

郭陽答道:“是的,島上果木叢生,有赤身露體不知王化之夷人生活。先祖與島夷交談,夷人做‘weiyi’之聲,因此先祖便將此島稱作威夷島,取威震夷民之意,也有稱夏威夷的。”

“威夷島孤懸海外,氣候風物可與中原同?”趙昀追問道。

這時郭陽看向了王泊棠,他對文化部的那套說辭更熟悉些。王泊棠也不猶豫,起身對趙昀略一附身,便說道:“論氣候,威夷島比中原要熱,只有夏秋二季,無寒冬。論風物,確實大異。島上有活火山,每十年噴發一次,屆時濃煙蔽日,熔巖噴湧而出,百裏之內林木焚燒殆盡,人獸觸之即亡。然而待噴發季過後,火山灰覆蓋之地,乃是農耕之上好沃土,若是種麥,畝產可致千斤。火山灰取來磨細,再摻以砂土泥漿,幹硬後堅硬如石,可用來建屋。正是賴於此物,我族人才得以在威夷島貧瘠之地上繁衍生息。”

他把這二手異聞一倒騰,聽得殿中眾人嘖嘖稱奇。趙昀也陣陣點頭,然後突然想起了什麽的樣子,讓人把“東海國”進貢的兩個“千年瓊脂瓶”中的一個拿了過來,摩挲著它問道:“此物晶瑩剔透,雖不堅,卻極韌,可也是威夷島產物?”

王泊棠面不改色地答道:“是也。火山噴發之日,熔巖肆虐之時,林木雖遇熱便著火,但機緣巧合之下,也有少量的木材不及燃起,便被熔巖埋入地下。雖然極熱,但接觸不到空氣,便無法燃燒,如同在煉丹爐中用三昧真火試煉。如此這般,或許是千百年,或許是億萬年,原先的樹木已再無樹木之形,而是變為黑褐色如油脂一般的液體。

此油深埋地下,須得有緣人方可偶得一二。但直接拿來並不可用,須由資深煉丹術士,以百尺高塔將其煉制。塔高九層,依次煉出九物,曰阿斯法特,曰海味,曰瓦克思,曰魯比日開,曰迪賽爾,曰開羅森,曰奈非天,曰蓋瑟林,曰烷烯烴。

此九物,從下至上,越來越輕,最末之‘烷烯烴’,已成無色無味之氣體,遇火即燃。須得用特制瓶罐集之,再用秘法壓制,迫使烴氣於微至不可見處相互交聯,形成密網狀,方可化為實物。再覓能工巧匠,制成器物,便是這‘千年瓊脂瓶’了。”

他這麽一番一本正經的胡謅,聽得郭陽和魏萬程差點沒忍住笑,不過趙昀等人聽得是一愣一愣的,連看那個瓶子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趙昀鄭重地把紅色帶有奇異紋飾的瓶蓋旋上,交給內侍,裝進絲綢襯底的檀木盒子收了起來,嘆道:“果然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啊。王使博聞強識,可曾學於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