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財政問題(第2/2頁)

方迎波嘆道:“這才過了一層,就損耗這麽多。唉,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張正義搖頭道:“第一年,剛占領,沒辦法,為了保持穩定,先隨他們去吧。我們要抓緊培養自己的基層人才,從明年開始,逐年降低稅收成本。從積極的方面看,這三十萬石本來就不是我們的呢,能有一點都是賺的。對了,這麽多糧食,如果論市場價,那差不多是三十萬貫,但肯定是沒法一下子變現的,該怎麽操作,你們說說唄?”

李如南搶先說道:“首先自然是留著自己吃了。從商社的角度來看,以供應一萬人的口糧預估,大約需要四萬石。我們東海區的農場倒不是不能自產,只是現在來看我們的糧食生產相當寬裕,所以今年農業組降低了粟的種植量,改種了大豆。今年估計能自產約一萬二千石的冬小麥和一萬石的土豆,嗯,這樣需要大約兩萬石糧食填補缺口。用糧食換大豆,這也算變相創收了,增產的大豆即使單純賣豆子,也可以創收約三萬貫,更別說深加工帶來的經濟價值了。”

“嗯,這是個辦法。”張正義點頭道,“先以三萬貫估計吧。這樣就解決二萬石了,還有別的嗎?”

“咳。其實沒你想象得那麽困難。”史若雲打斷了一下,“我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你們想先聽哪一個?”

全場發出一片噓聲,張正義笑道:“有什麽就直說吧,別賣關子了。”

史若雲站了起來,說道:“首先,好消息是,在歷代官府的發展之下,稅糧已經有了一套成熟的處理機制,我們只要把糧存起來,每月賣給糧商一批就行了。糧食市價不高,對於農民來說種起來不太劃算,所以他們除了種一部分糧食交稅和自己吃以外,剩下的地大部分都種了經濟作物。這就導致了官府的稅糧占了供應城市的商品糧的很大一部分,所以我們很容易通過調節供給來控制糧價,在一年的時間裏,維持每石一貫的批發價還是比較容易的,甚至還可以自己開糧店,去賺每石兩三貫的終端價。”

張正義笑了起來:“看來是我想復雜了,那麽壞消息呢?”

史若雲嘆了口氣,說道:“這些糧食……是不能全都賣掉的啊。現在可不是糧食吃不完的後世,而是經常出現水旱蝗湯的舊時代啊!膠東也不是什麽風調雨順的福地,隔幾年遭次災是常事,別看這幾年我們沒遭過什麽大災,但一旦遇到,那可就不是在電視裏看別人救災那麽簡單了,是真的可能數萬人衣食無著流離失所的!所以我們必須留下至少20%的糧食作為饑荒時的儲備。即使對於封建官府,這也是必盡的責任,而從我們這個不封建的官府的角度來看,20%也只是個最低限而已。膠州現在有多少人,三十萬有了吧?我們一年存個六萬石,連一個月都撐不下去。”

眾人聽了,不由得都沉默下來,李如南更是偷偷抹起了眼淚。

張正義咳了一下,說道:“是這個道理,即使狠下心去不救災,我們自己也得有糧才能安心。這個得做個長期的糧食儲備計劃,今年先按儲備十萬石計劃吧。這樣,可支配的就是二十萬石,就按二十萬貫計算吧,這樣就能填補相當一部分財政了。嗯,陳潛,除此之外,還有什麽收入?”

“哦,好的。”陳潛回過神來,翻開本子繼續說道:“此外,還有膠州港口的關稅收入,嚯,這個可不少。每年夏季南船北上時收取實物再就地發賣,雖然要與李應分享,但是根據以前姜家的數據,即使只有一半口岸,也可得近十萬貫的收入。”

方迎波又皺著眉頭發問道:“膠州現在是北方最大的口岸了吧?才十萬貫?”

張船長插嘴說道:“我們得與李應競爭,稅率上不去。再說了,聽說南邊的明州、廣州市舶司一年收入也就百萬貫級別的,咱這點小破港口,也不算少了。”

“唉……”方迎波看了看西南方,“以這裏的潛力,遠不該只有這麽點啊。嘿,李應,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