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海州灣海戰 上

1259年,10月23日,漣水。

“豈有此理,這幫東夷,欺人太甚!”

李璮憤怒地把一份急報摔到了地上,喝道:“點兵,我要親征膠州!”

王文統急忙勸阻道:“相公,怒而興兵乃兵家大忌!”

李璮氣急敗壞地吼道:“我還未將他們如何,他們倒先占了我的登萊!這是欺我益都無人嗎?若不好好教訓他們一番,我還如何有顏面在世上立足?”

之前東海商社對李璮屢次退讓,讓他產生了他們很好欺負的錯覺。因此他在真正動兵之前就發出了最後通牒,以為他們就算不立刻投降,也會乖乖過來跪舔。沒想到這次他們不但沒妥協,還突然硬了起來,先是公開扯出了宋朝和“東海國”的大旗,還出兵把登萊給占了,這不是明擺著不把他李璮放在眼裏嗎?

王文統沉默了一會兒,說道:“即便要討伐,也應謀定而後動。前不久,應權回了益都,相公該與他商談一番,了解一些膠州的情況,再行決策。”

應權便是李應的字,之前他離開了膠州,徑直去了益都府,不過沒進府城,而是去了北邊的壽光縣,借住在友人家,準備在那裏置辦一份產業住下。

李璮此時也稍微冷靜了一些,問道:“依泰山之見,該如何應對?”

當初鼓動李璮去對付東海人的是王文統,如今要他緩行的還是王文統,表面上看起來矛盾,但這正是謀士的職責。

王文統答道:“膠東之事為小,江淮之事為大。塔察兒部已開始退兵,不日淮西之圍將解,雖說相公與宋人有暗約,但若露了破綻,他們未必不會趁虛而入。如今南城尚未築成,揚州李祥甫又蠢蠢欲動,相公還須在漣水坐鎮方可。

至於討伐東海之事,這陣子一直在按部就班準備,再過幾日便萬全了。屆時便有戰船三百、水軍五千,東夷拿什麽擋?正好,之前相公選定遠夫為主將,他與東夷有家仇,定能用命作戰。”

之前李璮偷偷與揚州方面聯系,也知道了一個新消息,朝廷不滿揚州方面的無能,又重新啟用了李庭芝,讓他暫知揚州,統領附近兵馬。李庭芝似乎準備大幹一場,正在揚州厲兵秣馬準備兵械,看來不能放松警惕。

“遠夫”便是李應之子李平安,之前曾為李璮獻上精鋼甲,為後來的攻城略地間接做出了卓越貢獻。此後他便一直在軍中效力,表現不錯,又跟李璮是親戚,所以晉升很快。前不久,他被李璮指定為征膠州的水師提督,當時還沒李應被東海人驅逐的事,直到最近消息才傳來,李平安知道後憤慨無比,求戰之心更盛。

李璮點點頭,認可了他的說法,此時他也完全冷靜了下來,說道:“也罷,就讓遠夫去吧。泰山說得也是,不能為這幫宵小壞了大事。但水師一路未必保險,益都阿裏必那邊最近很是不安省,便以利為誘,讓他們攻過去吧,是勝是敗橫豎都是好事。對了,哼,那姜家似乎已經滿於偏安濰州了,我這便下令讓他們出兵隨行,看他們出不出力!”

阿裏必是汗廷派駐益都的一個蒙古萬戶,自然是用來監視李璮的,最近似乎對李璮私自擴軍和修城的事情很是不滿,向上面打了好幾個小報告,李璮看他們也不是很順眼,如今正好拿來狗咬狗。

王文統松了口氣,行禮道:“相公英明!”

……

1259年,10月27日,東海縣。

自從郁州島被李璮占領,海州的安全便有了保障。原郁州島和大陸之間那段狹窄的海峽被建設成了一段封閉的港區,雖然水淺,但對於現在占益都水師主力的平底船來說問題不大,只要停進去,把兩端一封閉,就再安全不過了。

一連串打著“李”字旗的小船,正擠成密密麻麻的一團,從南而來,駛入了這片港區。

它們便是李平安率領的益都水師,由於主戰場在內河,所以絕大多數都是些靈活的平底小船,要跟海州這邊的水師合軍,才有幾艘大船可用。

兩軍可出動的船只加起來足足有三百,看著很嚇人,但員額也就五千多,平均一艘船還不到二十人,實際上大多是在淮河上繳獲的民船,改裝一下就拿來作戰了。按理說不該用這麽多小船去懟東海人,但李璮了解了一些歷次海戰的信息之後,認為東海人船堅炮利,若是用同等數量級的大船去攻打,未必能占到便宜,還不如眾多小船一擁而上,蟻多咬死象。

當然,其中也是有著幾艘大船作為核心的。

在這些小船之後,跟著兩艘大船,卻並沒有立刻進入港區,而是在海上徘徊著。

這兩艘船都是宋朝水師常用的樓船,平底船身,兩側有很多槳座,艏艉處還有兩對槳輪,尾部有三櫓,帆面積卻不大。船樓高聳,頂部的舷板做成齒狀的女墻形狀,便於射箭和防禦。原先船體兩側還各有兩根人力驅動的拍杆,可以吊上重錘,上下揮動攻擊附近的船只,但現在已經拆除了,換上了三台微型的回回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