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大變局(第2/3頁)

世變滄海成田,奈群生、幾番驚擾。幹戈爛漫,無時休息,憑誰驅掃。眼底山河,胸中事業,一聲長嘯。太平時、相將近也,穩穩百年燕趙。”

漣水北城中,原先的李璮府邸裏,李庭芝對著墻上用草書寫就的詩詞,朗聲讀了起來,讀到精彩處,不禁喝起了彩:“好啊,好一篇《水龍吟》!沒想到松壽兄胸有大才,實在讓在下佩服,佩服!”

雖然他嘴上這麽說,但是其實卻在腹誹:隴西?隴西個鬼啊,你這輩子就沒去過泰山以西的地方吧?非得提上這麽一句,不就是想攀附李唐嗎?野心還真不小啊。不過真論起來,你不是連姓李的都不是嗎?(江湖傳言,李璮並非李全親子,而是李全好友、時任宋淮東制置使的徐晞稷之子,過繼與李全)

李璮此時未著盔甲,而是穿著一件江南風格的長衫,手拿折扇,聽了李庭芝的誇贊,也不自得,微微笑道:“見笑了,只是拙作一篇罷了。”看來養氣功夫是見長啊!

這首詞正是李璮所作,文筆只能說中規中矩,但是體現的感情再清楚也不過了,蓬勃的野心幾乎要從字中迸發而出。

李璮又向南一抱拳,說道:“我這半輩子,與蒙韃虛與委蛇,胸中每有一口郁氣積聚不得抒發,今日終於重歸正統,這口悶氣終於能放出來了,何等痛快!祥甫兄,用和兄,符少校,以後咱們就是同朝為臣了,還請多多照應!”

呃,原來這屋裏還不止兩個姓李的在。

南邊一張大椅上,坐著一個披甲戴盔的老者,正是鎮守淮安的一方柱石,大將夏貴,“用和”便是他的字。

而符凱偉也穿著東海海軍制式的藍白色軍裝,還掛著綬帶,站在門口附近。

聽了李璮這話,夏貴沒好氣地“哼”了一聲,而符凱偉則禮貌地笑著說道:“自然自然,李相……李公棄暗投明,自然是華夏之福,舉國盛事!將來的史書上,此舉未必不是大宋中興之始啊!”

李庭芝也趁熱打鐵道:“是這個理。松壽反正,官家聽聞了之後,必定欣喜!符兄弟,用和兄,咱們聯名上書,陳明此事,求取官家為松壽兄正名,如何?”

李璮想要造反,自然不會是隨性而發,而是早早就開始籌備,其中也包括了聯系外援的部分。一方面是與其他漢地世侯暗通款曲,鼓動他們見機行事,另一方面是與東海商社聯絡,購置軍備,剩下的主要就是與淮河對面的李庭芝商談投誠的事宜了。

等到了今天,條件都談妥了,他便正式反正,將漣水城及周邊城池盡數歸還了宋軍以示真誠,順便邀請了河對面的李庭芝,還有前幾天收到消息趕來雲梯關的符凱偉,以及西邊淮安的大將夏貴,一起來見證這件大事。

在這之前,夏貴對他的心思一無所知,相反,兩人還打過好幾場,結下了不小的怨氣,這突然就化敵為友了,難怪今天夏貴這麽郁悶呢。

李璮親自倒了四杯酒,先自己幹了,然後李庭芝和符凱偉也拿起來一飲而盡,夏貴看了看他們,又出了口氣,也走過來喝幹了。

李璮哈哈一笑,說道:“那便好了,今日請三位過來,還有一件大禮要送與諸位。”

嗯,什麽大禮?夏貴擡起頭來,若是金銀夠多的話,那麽也不是不能認了他……

李璮做了個“請”的手勢,三人隨他走了出去,來到一處校場上。幾輛大車停在前方,遠遠的就聞到了血腥味。

“這……”三人相互看了看,都有些驚訝,“難道是?……”

李璮一拍手,幾個士卒跑上前去,將大車掀開,無數人頭露了出來!

若是尋常人見了這番場景,肯定得嚇暈過去,但三人都是見過世面的,並沒有太慌張。符凱偉皺了皺眉,問道:“這,難道是蒙古人的?”

“哈哈,正是!”李璮走上前去,拉著小辮,接連把幾顆人頭扔到了地上。“這是亳州千戶阿術,這是達魯花赤哈刺拔都,這是宿遷統制愛先不花……這些便是蒙韃派駐我軍中的戍卒,總共二千七百四十五人,如今盡皆授首於此!如何,三位,這份禮物可曾入眼?”

忽必烈雖然對李璮綏靖,但在軍中肯定是要安插一些監軍的。去年,李璮與夏貴、李庭芝連番大戰並且失利之後,向忽必烈請求增派騎兵支援。忽必烈雖然已經對李璮起了疑心,但也不認為此舉有什麽問題,反而覺得是增加對李璮控制的好機會,於是把附近的幾支蒙古駐屯軍調撥到了漣水軍中聽李璮節制。如今,這些蒙古好漢大半都在這兒了。

“籲……”符凱偉倒吸了一口涼氣,這可真是大手筆啊!

東海人一向對首級沒什麽興趣,但他知道,南宋是按首級記功的,這近三千正牌蒙古人的首級,可是一份真正的大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