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疑慮(第2/3頁)

“先放著吧,稍後待朕一觀。”

“夏用和請撥宿、蘄等處築城工費及軍餉軍需,李祥甫請撥整修運河工費等等,東海軍請撥本月的銅材、緡錢、硝石桐油等物,又請撥軍中所用猛火油五百桶,所費皆不少。”

聽到錢的東西,趙昀把奏章接了過來看了一下數字,苦笑道:“所以說強軍耗費亦大,這次朕是真知道了。罷了,你們酌情都準了吧……也不一定照準,你們看看,若是有什麽新復土地、市舶司稅權,若能沖抵軍需的,去與他們談談,能省一點是一點。也不要太省,給他們供應足了,讓他們早日打完,方才是真省啊……對了,濟南那邊怎樣了,北邊可有撤軍求和的意思?”

賈似道一聽,就知道官家有停戰的想法了。這不奇怪,畢竟這軟骨頭是老趙家的傳統嘛。

是啊,都打贏一場了,不趁勢休戰,難道還真能打到燕京去不成?這一天天打的,可都是大筆的錢糧啊!

聽宮裏人說,官家這幾天老是對著京東路的地圖看,還著人翻出之前泰山封禪的典籍來看,顯然是有點想法的。不過前線不安靖,他怎麽好去泰山呢?所以,既然有了勝機,就該趕緊停戰入袋為安才是。

當然,停戰歸停戰,但肯定是要對方提出來的,至少在名義上該由對方提出來,不然朝廷面子該往哪掛?

想到這裏,賈似道縷清了前因後果利害關系,雖然實際上沒什麽消息,卻也編了個由頭,說道:“北邊消息不暢,聽說似乎也是有北使來和議的,不如朝廷遣一老成持重之人去魯地接洽一下?”

趙昀滿意地點點頭,緊接著嫻熟地甩鍋道:“可,你們樞密院著人去辦吧。”意思自然是辦好了是官家的功勞,辦砸了則是下面的人自行其是。

賈似道對此已經習慣,應承了之後,又拿出接下來一份奏章,頓了一下,說道:“嗯……是東海國的表,是問詢該如何處置東平嚴忠範的。”

趙昀一愣,嚴忠範投降,這確實是大喜事,但是該怎麽處置呢,也是件麻煩事。“你們準備怎麽辦?”

賈似道停了一下,說道:“兩府集議,辦法無出兩處。一是將東平地遣官納於朝廷治下,將嚴家遷來行在授爵榮養。二是仿李松壽例,將嚴氏封爵授官,鎮於東平,只是他是窮途而降,非是主動歸正,所以爵位官階需低一些。”

趙昀思考了一下:“這兩處都有何優劣?”

“長遠來看,前者自然是上策,東平由朝廷直轄,不會留後患。但若只看眼前的話,朝廷治理東平需費甚多精力錢糧,而且東平不易守,不知要派多少兵將過去。反而選了後者,事情自然可讓嚴家去處理,嚴家將士頗敢戰能戰,東平應當無慮。而且,以嚴家為馬骨,往後去招降蒙軍其他漢將也會更容易些,若是朝廷有北伐中原一日,會少不少阻礙。”

說到“北伐中原”,趙昀眼前一亮,問道:“這麽說來,兩府是傾向於後一種啰?”

這其實是個陳述句,意思是“這是你們說的,快來背鍋”,但賈似道也只能接下,說道:“是的。”

趙昀點點頭:“那既然如此,你們就擬了爵位官職報與我看吧。下面還有什麽?”

賈似道拿起下一份奏章,內容近似,是關於安南國王請傳位於子的事:“安南國王日煚上表乞世襲……議按舊例,授檢校太師,加食邑,允其子威晃襲位,授靜海軍節度、安南國王等職。”

聽到這個,趙昀不禁皺起了眉頭。安南國之前迫於蒙古兵鋒,開國讓蒙軍借道,導致兀良哈大軍從西南長驅直入,桂、湘諸地生靈塗炭,這筆賬他還沒跟安南國算呢。但是現在朝廷無力討伐安南,而且若是不管,他們去向蒙古稱臣(其實已經稱了,只是臨安還不知道),那事情可就不妙了。所以就是再不願意,他也得捏著鼻子認了。

“哼,也罷,準了吧……同樣是藩國,怎麽差距這麽大呢?”

這自然對比的是東海國了,一個給他凈添麻煩,一個卻幫他開疆拓土,簡直是一個地一個天啊。

賈似道看了看趙昀,察覺到他今天對東海國的觀感不錯,突然想起今天的一份重磅炸彈,覺得這是個解決問題的好機會,於是從底下抽出一份奏章來,小心翼翼地放低聲音讀道:“咳,這是青陽梓卿的密奏,劾東海國不臣……”

“什麽?!”趙昀驚地一下子坐直了身子,“他說什麽!東海國怎麽會……?”

賈似道連忙說道:“官家息怒。東海國並無不臣之心,梓卿也無確證,他只是說東海軍自成一國,又有精兵利器,提醒朝廷多加提防……”

趙昀臉色不愉,一下子將那份奏章搶過來,速速讀了一遍,才略微松了一口氣。信中並不是說東海國真的有什麽造反的意思,而是說他們自命官吏、自收稅負、自練兵將、自產軍械,正是中央王朝最反感的藩鎮之禍,必須多加注意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