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神槍 上(第2/3頁)

米尼彈發明之後,立刻就大大改善了線膛槍的實用性,使它在射速不遜於滑膛槍的情況下卻擁有了強得多的有效射程,從而開展了一次線膛革命。不計其數的滑膛槍被刻上膛線,用上了米尼彈,展現出了遠勝於以往的威力。在克裏米亞戰爭時期,裝備線膛槍的英法聯軍以明顯優勢的戰損比戰勝了仍用著滑膛槍的俄軍。在美國內戰初期,南北兩軍士兵拿著前裝線膛槍,卻用著滑膛槍時代的線列步兵戰術,於是就把戰爭變成了真正的排隊槍斃,士兵們成片的死去,最終導致了步兵戰術的大變革……

可惜米尼彈生不逢時,在誕生之後沒多久,就被迅速成熟的後裝槍取代了,在歷史上只是曇花一現。說來也像命運開了個玩笑,這兩者的生涯截然不同。後裝槍其實出現得也很早,在十六世紀就出現過後膛裝填的火槍,但是因為工業水平不行,不能大規模生產,所以直到十九世紀中期工業革命之後才有可能大規模出現在戰場上。但是米尼彈則不同,它出現得雖晚,但其實對工業水平的要求並不高,當時很多上溯到大革命時期的老邁火槍都能拉了膛線就上陣,普適性是很高的,只是因為之前沒人想到這個方案,才沒有大規模應用過,不得不說這也是歷史的遺憾(或者說是幸運?不用死那麽多人了)。

總而言之,既然線膛槍和米尼彈這麽厲害,已經誤打誤撞做出了擴張彈的東海商社沒理由不用啊!這不,在之前已經對膛線開展過一定研究的基礎上,張雲飛帶人緊急攻關了半年多之後,終於造出了第一批試作槍,這把加刻了膛線的風暴槍就是其中之一了。

不過,可想而知,刻下膛線會導致槍管強度降低,所以改裝後的風暴槍只敢刻三道淺淺的膛線,精度相比之前確實有了巨大的提升,但離百步穿楊的程度差得遠。在一百米的距離上,打個人是很有希望的,但精確打中某個部位就別想了;在二百米上想打中準星裏只有一個小點的單人目標簡直是做夢,不過射中大體積的軍陣還是輕輕松松;甚至加裝了瞄準標尺之後,集群射擊對四百米外的目標也有不錯的命中率,但這真的有必要嗎?

在武備組內部,對線膛槍的應用也是很有爭議的。支持的一方自然吹上了天,但也有人質疑,說是根據實際情況,軍方目前的戰術往往是盡量把敵人放近了打,好取得最大的殺傷,若是你線膛槍遠遠地就把敵人打跑了,那不就殺不了幾個鬼子了嗎?因此,雙方對口徑、管長、子彈形制等一系列指標都產生了巨大的爭議,但後面吵破天也沒用,還是得實戰檢驗才行,所以張雲飛就帶著不同的試作槍過來讓軍方評判了。

範龍城又試射了十幾槍,對這線膛版的風暴槍還是比較滿意,雖說沒法精確打擊,但是作為線列步兵的制式武器還是很合用的。只是,他放下槍後,揉著肩膀說道:“這後坐力是不是大了點?之前用滑膛版的時候也沒這麽猛啊?”

張雲飛取出一枚風雷槍用的擴張彈,掂在手裏,說道:“瞧瞧,這枚彈都四十多克了。擴張彈是長條型的,相比同口徑的小鉛球要重不少,自然得多裝點藥了,力氣肯定小不了。這還是我們盡量把彈頭做短了的結果呢,仍然只是這個程度,所以初速比滑膛版還要低了不少,都不到三百。說起來,精度不理想,跟這個也有很大關系。”

範龍城點點頭:“說的是,這風暴槍也到極限了啊,謝光明要是看到了,肯定會很高興的……等等,你叫我過來,不會就只給我看這一把吧?”

張雲飛嘿嘿一笑,不知道從什麽地方又掏出一把火槍,遞給範龍城:“果然瞞不過你。再試試這把吧,這可是我們精心調教後做出來的結晶啊!”

範龍城看到這把槍一愣,趕緊接了過來。

它的設計風格看上去和風暴槍大體相仿,但是明顯要短一截,重量也輕了不少。他翻來覆去看了一遍,槍機仍然是外置火帽擊發,槍托也沒什麽變化,只有槍口看過去裏面有五道凹槽,而且……槍口明顯小了不少。“這口徑是多少?能打死人嗎?”

“我說你這就外行了吧,”張雲飛做出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口徑是12mm,雖然比風暴的18mm小了一大截,但線膛槍時代的口徑和滑膛槍就不同了。滑膛槍用的是球形彈,口徑越大,子彈越重,威力也就越大,所以得大點才夠用;而線膛槍用的是長條形子彈,彈重和口徑並不相關,粗而短的子彈並不一定比細而長的子彈更重,所以從口徑上去判斷威力是很不可取的。實際上,同等彈重的情況下,口徑越小,子彈越細長,反而越有利。細長的子彈橫截面積小,空氣阻力也會更低,擊中目標後也更容易穿甲和翻滾。你看,步槍後來發展到一戰的時候,口徑都不到8mm了,比我們還極端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