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大戰艦(第2/3頁)

三人趕緊趁機上前找到同樣被震住的吳子力和李濤二人,然後向碼頭奔去。

一段時間後,為首的一艘巨艦首先停到了泊位上,韓松從上面探出頭來,看到了江南工作組的幾人,笑道:“如何?這便是我們的寶貝,最新的烈焰級,‘逐日’和‘追雲’!”

……

“烈焰級”巡航艦,就是之前闊馬造船廠一直神神秘秘藏著掖著的“項目A”,如今終於展露真容了。

這個項目立項其實相當早,早在星火級量產之後沒多久,海洋部諸人就開始謀劃下一代主力戰艦了。畢竟,說白了星火級只不過是強在帆裝和火炮上,船體設計得很一般,初期用用還湊合,但遲早是要升級到更大更先進的平台上去的。

當然,早期人多嘴雜,不光海洋部的人整天做夢,其它部門的人也常來湊熱鬧,想要什麽船的都有,思路天馬行空,其中大部分當然都是毫無可行性的。隨著海軍的不斷發展,對風帆戰艦的認識逐漸加深,闊馬造船廠的規模和技術水平也逐漸提上去了,才有了真正設計建造一款次世代戰艦的可行性。

是說高瞻遠矚也好,異想天開也好,總之項目A的前期準備工作,包括柞木材料的準備、大型制造設備的籌備等等,早在好幾年前就開始了。不過設計的真正定型,還是在1260年。經過海洋部眾人的激烈討論,最終決定參照歷史上曾經大放異彩的“巡航艦”,制造一款排水量500-600噸、具有單層炮甲板和優良航海性能的三桅快速帆船出來。

巡航艦,也即“Frigate”。這個英文單詞在現代戰艦分級中指的是最低一級的“護衛艦”,不過這是長期演化的結果,在風帆時代,Frigate在海軍中扮演的角色要重要得多,後世愛好者一般以“巡航艦”這個名稱來稱呼它。

這要從風帆戰艦的分級說起。17世紀後期,英國人將可以承擔主要戰鬥任務的中大型船只分為六級,後來也被其它歐洲列強所效仿。其中,1-4級是可以走上戰列線作戰的大型戰艦“Ship of the Line”,也就是“戰列艦”這個名稱的最初來源;而5、6級是在艦隊中作為輔助地位的快速戰艦,也就是所謂的“巡航艦”。

戰列艦通常具有兩層或三層甚至更多的放置火炮的直通式炮甲板,可以容納幾十上百門重型火炮,火力驚人,同時也有堅實的船殼,是歐洲海軍相互廝殺的主力。

而巡航艦更注重快速靈活,只有一層炮甲板,體型更小,船殼自然也要弱一些,一般來說是無法與戰列艦正面對抗的,但相應的適航性要好得多。

海軍作戰的中堅力量,自然是強大的戰列艦。但是與任何時代都一樣,這種強大的戰艦自然有極其昂貴的造價,若是有了損傷肯定得心疼得要死,而且高大的船體使得它適航性很差,難以航行到遙遠的大洋中,只能在近海作戰。

所以,風帆時代的戰列艦就和鋼鐵時代的戰列艦一樣,絕大多數時候都只是國家海權的象征,只起到震懾的作用,真正拉出去打仗的機會是不多的。

而巡航艦,則是海洋強國控制海權的真正主力。這些靈活的小型戰艦,可以跨越風浪前進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而且也有足夠的武力擊敗殖民地的任何潛在敵對者,不管是封鎖海岸、護送陸軍登陸、為商船護航還是劫掠敵方的商船等任務,都可以完成得很好。在風帆時代之中,一個又一個傑出的艦長和海員們駕駛著巡航艦揚帆四海,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的傳奇故事。她,才是這個偉大時代的真正代表。

呃,好,程序走完了。總之,就算東海人想造多層甲板戰列艦,他們也是造不出來的,所以想要升級裝備的話,也就只能從巡航艦試著造起了。

反正放眼過去,在可見的海域內,即使是單炮甲板的巡航艦,也不可能有足以挑戰它的對手,那麽造火力更強的船不是浪費嗎?所以,東海人寄予厚望的項目A最後被定位為“長期演進項目”,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主力艦型,先從小號的做起,一直做到一兩千噸,最好還能按需求衍生出戰艦和商船型號。

當然,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最終定型的第一批“練手船”,雖然只是五六百噸級別,在後世是艘不起眼的小船,對於明州、福州的大型船場來說也不算難事,但對於東海商社來說仍然是個不小的挑戰。圖紙上畫得挺好,但一上手就遇到了一堆工程問題,磕磕絆絆,到山東之戰打起來的時候,才搭了個殼子出來,還有很多東西沒完善。

當時沒辦法,只能激活“項目B”,將東海號請了出來。還好,雖然一個是木帆船一個是鐵船,但畢竟都是大船,之前為項目A準備的設備和技術也能用在項目B上,最後將它順理修復,成功鎮住了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