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書同文、車同軌、行郡縣、編戶齊民(第2/3頁)

史若雲坐回了椅子上,轉著筆思考了起來:“本來,戰爭打贏了,正是攜威削藩的好時候,但地盤一下子大了一倍,又沒那麽多人力去折騰了,短期內還是只能推進到郡一級……只是派個縣官過去倒也行,但行政還是只能依賴當地吏員,效率還不如自治呢,而且卸磨殺驢太難看了點……新得地區倒是簡單,威海郡也好說,之前許了程從傑五年時間,今年也到期了,不過該怎麽操作呢?”

她思考了一會兒,覺得錯綜復雜,又看了看表時間差不多了,幹脆先不想此事,收拾起了桌子。

過了幾分鐘,在鐘表即將指向9:00的一刻,辦公室的門敲響了。

“請進!”

隨著一聲樞響,現任安全部長林博穎從門後走了進來。

史若雲站起身來,笑道:“說九點就九點,你還是這麽準時啊。”

林博穎擺擺手:“早就到了,吃著蛋糕等著呢,這不是怕首席大人有什麽事在忙,所以踩著點過來。怎麽樣,沒事吧?”

“沒事,就等你了。”

說著,兩人在辦公桌兩邊對坐下來。

林博穎把一份文件放到了桌上,轉了個方向推給史若雲,說道:“這就是今年的征募預案了。”

四年前,安全部制定了“五九軍制”,每年立冬征募一批義務兵入伍。這一軍制在去年的作戰中發揮了重大作用,不過去年戰時多批征召新老兵員入伍有些打亂了節奏,而且地盤擴大後必然也要相應地擴充軍力,所以今年安全部就準備重新制定一個更大規模的定期征募方案,現在有了初步預案,就拿來給史若雲過目了。

史若雲接過文件,簡單翻了翻,就笑了出來:“三年內擴軍至兩萬,你們胃口可真不小啊。”

林博穎一副輕描淡寫的樣子,說道:“沒什麽嘛,我看了一下上次統計組高源報的數據,現在控制區內估計有二百萬人口,兩萬也不過才1%麽。我們這個計劃,就叫‘1%計劃’。”

1%的常備軍比例,在古典時代是個常見的數值,小國會高一些,大國會低一些,但是受限於生產力、行政能力和安全需要,一般不會偏離太多。像宋朝幾千萬人口常備幾十萬軍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女真、蒙古全民皆兵,不大的部族動輒拉出幾萬兵,又是典型的反例。以東海商社的能力,征募1%的人口入役,並不困難,甚至再多一點也未嘗不可。

“但是有什麽必要呢?剛打完仗,有什麽敵人需要那麽多軍隊去對付呢?而且我們的東海軍養兵的標準可比其他勢力高多了,召這麽多人那可是要花錢的啊!你不是不知道吧,前陣子金融改革那麽大風波,不都是沒錢鬧的?”史若雲道。

林博穎擺手道:“沒那麽誇張吧,之前我們擴軍到一萬多人,在膠東地區不也占比1%甚至還高了?現在無非是復制到新得地區罷了。而且都是義務兵,要不了幾個錢,平時就算不打仗,也能幫著修橋補路什麽的,不浪費。”

史若雲搖搖頭,說道:“義務兵就省錢了嗎?津貼雖然不多,但是一年十五貫的飲食衣物,還有訓練打的火藥鉛彈,再算上裝備和其他費用,一年三十貫打不住啊!就算兩萬全是義務兵,不也要六十萬貫?全體大會怎麽會批這筆錢?說真的,與其召這麽多義務兵,反倒是數量更少但更精銳的志願役更好接受些。”

林博穎認真了起來,說道:“不……首席,你這不能光看支出,還要看收益和社會效應呢。今年財報還沒出來,不過我猜,跟往年一樣,來自頃田戶的收稅效率要遠高於一般民戶吧?”

頃田戶一年兩稅能繳納的物資大約折合10-15石糧食,與一般民戶差距並不大,但是征稅效率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稅務部對頃田戶有完全的直接的掌握,而且頃田戶一般比較富裕、服從商社領導,所以交起稅來也比較痛快,交十石至少能到賬八石。而一般民戶的征稅效率就慘不忍睹了,核心地區還好些,控制力薄弱的偏遠地區和自治地區,民戶交十石租稅,能到商社手中兩石就不錯了。這兩年,隨著退役兵的增多,來自於各公社的稅源逐漸從零頭變成了一個不可忽視的數字。

“確實這樣,不過……”史若雲又快速翻看了一下文件,有點理解安全部的意圖了,“你們是說,把義務兵當種子,花點錢‘種’下去,等他們長成頃田戶了,就能給我們提供穩定的稅收了?嗯……”

林博穎點頭道:“是這個意思,而且,”她把身子往前探了過來,“我還有個沒寫上去的想法,那就是,我們是時候推出一套公民體系了。”

“公民?”史若雲思索了起來。

這個概念並非她第一次聽了,早在戰前就有部分股東提出類似的議案,主張做出一定貢獻的居民可以被登記為公民,比如退役士兵、商社勞工、納稅額達到一定標準的居民、正規院校畢業生等等。只是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且之前忙著備戰沒有資源去操作,所以一直沒有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