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馬政

1263年,4月16日,立夏25日,東海市,青島牧場。

“噅~~~~”

牧場的一處整潔的馬棚中,在一名年長女工的熟練操作下,一匹灰白色的雄駿公馬發出了長長一聲嘶鳴。

在她身邊,還有好幾名女工在圍觀著,其中有兩個年級不大的已經漲紅了臉。

“別閉眼,好好看著!”年長女工呵斥著。

她操作完之後,從馬下取出了一個巨大的魚鰾,拿起來給身後的學徒們看了一圈,然後就招呼起她們,快步走去了隔壁的母馬棚。

她們身後,一直在旁圍觀的符凱偉和呂澤兩人,也跟著走了過去。

到了隔壁後,女工把魚鰾中的半透明液體倒入一個鯨皮制成的水囊中,手指不斷積壓著,味道濃烈地散發了出來。

符凱偉看到這場景後,再也忍不住吐槽的欲望,對呂澤說道:“老呂,你們真是會玩啊,人工授精都搞出來了?”

呂澤是衛生部的人,穿越前曾學過一些獸醫,穿越後騎兵系統有育馬的需要,就將他找了過來。漸漸的,他也差不多成了東海育馬領域的領頭人了。

符凱偉今天來找呂澤,本來是想“采購”一批馬向濟州島輸出過去,結果正好遇到馬場在搞人工授精工作,就過來看個熱鬧了。結果……還真是刺激啊。

呂澤看著女工拿著水囊,摩擦著末端的一個牛角狀的出口,朝一匹健壯的母馬身後靠去,臉上不禁帶上了玩味的笑容:“沒辦法,立夏過後,馬的發情期也就二十天,現在都到尾巴了,不趁這個機會多努力一下,怎麽擴大生產量?”

去年戰後,東海商社從忽必烈那裏獲得了一批良馬,大部分是西域裏海附近突厥民族培養出來的良種,也有少量是從大食或波斯地區運來的,其中有14匹是適齡未閹割的公馬。騎兵系統和農業系統得到這批珍貴的種馬之後如獲至寶,立刻開始了改良馬種的工作。這些種馬在這段時間內可謂日夜笙歌,不知道服務了多少母馬……也是辛苦,然而還不夠,東海人非得把它們榨得一滴也不剩才行。

女工拿著水囊,在母馬身後操作了一番,母馬一陣抖動,看得符凱偉嘖嘖稱奇,感嘆地說道:“忽必烈居然就真的給我們種馬了,他也真是心寬,難道不知道育種的作用嗎?”

蒙古帝國占據大半個歐亞大陸後,取得了世界上最好的良馬產地,對於好馬是不缺的。雖說由於路途遙遠,能運到東方來的數量並不多,大部分蒙古騎兵騎的仍然是普通的蒙古馬,只有上層階級才能騎到西方來的好馬,但是百多匹的規模,對於忽必烈來說仍然不算什麽。平時,出於防止增強敵人力量的考慮,這樣的好馬當然是禁止向漢地輸出的,但是當時局勢緊急,也顧不得這麽多了。再說了,就這麽幾匹馬,能起什麽作用?

當然有很大作用!一匹種馬一年足夠給幾十上百匹母馬配種,有了這批種馬,幾年下來,足夠培養出上千匹改善了品質的好馬了……從這點來說,這是大大的失誤啊!

呂澤哂笑道:“他當然不知道。實際上蒙古人就不會育馬,只會放牧。好馬放到他們手裏,一代一代下去肯定就退化了,所以由己及人,他當然不覺得種馬在我們手裏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哈,他就等著自食其果吧!”

他說的有點刻薄,實際上不僅蒙古人,整個東亞地區,在馬匹育種上都是一團糟。漢唐時期還好些,控制了西域可以從外輸入良馬,而現在的大宋就徹底……當然,種馬來源的匱乏只是其次,宋朝馬政的問題更多的還在於自身。其一,它沒有一個合理的育種體系,不懂得優中選優、保持優勢種群,反而往往出於急功近利的因素,把最優秀的公馬閹割選成戰馬,導致種群的衰退。其二,到了後來,官營馬場連馬也養不好了,成本高企,產量低下,還不如私營馬場。所以說,宋朝的所謂“缺馬”,更多的是自己做的。

當然,東亞之外,其他民族的育馬工作也不是說做的多好。現在的歐洲人也是半斤八兩,直到16世紀之後,成熟的育種工作才開始進行。真正進行了有體系的育馬工作的,也就只有西亞的遊牧民族,也就是後世的土庫曼斯坦一帶和阿拉伯地區。

符凱偉一個海軍,對育馬自然不會太懂,驚奇地問道:“退化是怎麽回事?馬種總不會是用進廢退的吧?”

此時授精過程已經完成,女工們又笑著往下一匹母馬身後走去。兩人也不再看下去,出門向馬場的辦公區走去。呂澤一邊走著一邊比劃著:“呃,這道理……就跟雜交水稻差不多吧。你知道的,雜交水稻是不能留種的,你想得到一個既高產又抗倒伏的品種,得先培養一個高產的穩定品種和一個抗倒伏的穩定品種,然後讓兩個品種雜交,得到的種子才能播種產生兼具兩個形狀的優質水稻。而這個雜交後的品種若是留種再次播種的話,就會發生性狀分離,品質不再穩定了。